1984年2月21日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逝世 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全名**: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 * **出生日期**:1905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1984年2月21日 * **国籍**:苏联 * **籍贯**:维申斯克省的顿斯科伊军屯的克鲁日林村(今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区) * **职业**:作家 二、生平经历 * 肖洛霍夫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哥萨克下级军官,母亲曾做过女佣。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对哥萨克人的生活有着深入了解和切身体验,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 1914年,肖洛霍夫被送往莫斯科上学,但后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学业。 * 1919年至1922年,他为红军做过各种工作,包括在顿河地区征集军粮。 * 1922年,他来到莫斯科,加入“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 1923年,肖洛霍夫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结婚,并在《青年真理报》上发表了他的首批作品。 * 1924年,他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职业作家。 *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任《真理报》军事记者,并上前线写了大量战地报道、特写和随笔。 三、主要作品与成就 * **《顿河故事》与《浅蓝的原野》**:1926年出版,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描写尖锐的社会冲突,通过家庭矛盾将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对立表现出来,其中回荡着人道主义激情。 * **《静静的顿河》**:这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以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该作品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肖洛霍夫“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 **《被开垦的处女地》**:长篇小说,分为两部,描写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冲突与变革。第二部于1960年发表,其中个人经历的叙述增多,人道主义精神加强。该作品获得了列宁文学奖。 * **《一个人的遭遇》**:短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至1957年之交,讲述了普通战士安德烈·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遭遇。该作品为处理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开辟了新道路,被誉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此外,肖洛霍夫还有《我的大学》、《一天也没有太阳》等作品,以及众多杂文和特写。 四、荣誉与地位 * 肖洛霍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并曾担任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等职务。 * 他曾获得列宁勋章、“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等多种荣誉,以及斯大林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 肖洛霍夫的作品在苏联及国外都有广泛影响,被译为多种语言,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顿河哥萨克农民的生活与命运,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卷。他的成就和荣誉不仅为苏联文学增添了光彩,也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1984年2月21日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逝世 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
靖柏玩转过去
2025-02-21 10:5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