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老山战役打响,百名木匠不分昼夜打棺材,500多人连夜挖墓坑 "孩子,你看见远处的墓碑了吗?那里长眠着为国牺牲的960位烈士,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一位老人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前哽咽着对孙子说道,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缓缓滑落。 2023年4月28日,正值老山战役爆发39周年纪念日,数千名群众自发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低沉的哀乐在陵园上空回荡。当夜幕降临,4000根蜡烛在烈士墓碑前被点亮,摇曳的烛光仿佛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1984年4月28日,中越边境的宁静被打破。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向侵占我领土的越军发起猛烈攻击,老山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役的爆发并非偶然。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侵占中国边境土地,五年间枪杀炸死中国军民235人。中国人民的忍耐已到极限。 战斗开始后仅一小时四十分钟,40师将士就英勇收复了老山主峰,全歼一个越军"英雄团"。短短一天,解放军就歼灭越军一千多人,多支部队创造了"几分钟内拿下越军高地"的辉煌战绩。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攻打老山主峰时,解放军遭遇了一大片雷场,常规方法难以清除。面对越军猛烈火力,班长韩跃奎毅然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滚向雷场,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用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 另一位英雄班长罗仕忠,在身负重伤被误认为已牺牲的情况下,仍坚持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军旗在主峰上飘扬。这一壮观景象被军队摄影干事永远定格,成为老山战役中最令人动容的画面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战斗打响前,麻栗坡县已经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战前准备"。 "当我们向老山行军时,经过麻栗坡县一个村子,我看到近百名木匠在不分昼夜地加工棺木,还有500多名民兵、学生和各界人士连夜挖掘墓坑。"多年后接受采访时,罗仕忠回忆道,"当时我很疑惑,营长告诉我:'老山收复战会非常惨烈,现在不给烈士们准备好安息之地,到时候根本来不及。'" 实际上,早在1984年3月,老山战役爆发前一个多月,14军40师就组织了50余名干部成立了"老山作战烈士工作组",前往麻栗坡县筹备相关工作。3月18日,工作组成立了棺木加工、墓葬挖掘、后勤保障、烈士遗体收殓等多个部门,按照师部指示,必须在4月2日前准备好50口棺木。 "目前负责棺木加工的木匠只有10人,这点人手根本无法如期完成任务。烈士们为国捐躯,我们绝不能怠慢!"工作组一位干部在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道。 麻栗坡县委一位领导立即表态:"我们可以动员县城的木匠加入进来。为烈士们服务是光荣的使命,我相信群众会积极响应。" 消息传出后,仅几天时间,就有85名木匠主动报名。这些木匠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终于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任务。 解决了棺木问题,墓穴挖掘又成了难题。陵园土质坚硬,三人一组挖掘一个墓穴都需要五六小时。而墓穴挖掘组最初只有15人,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4月28日战役打响后,牺牲战士的遗体源源不断运送到陵园。随着战事越发激烈,40师无法抽调人手协助挖掘工作。在这紧急关头,麻栗坡县委组织当地一所师范学校200多名师生和各机关、社会各界300多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这些"地方援军"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终于基本完成了墓穴挖掘任务。 对于每位牺牲的英雄,工作组都进行了细致的登记工作。不仅记录烈士的个人详细信息,还包括牺牲的时间、地点、伤亡原因等。对于烈士的遗物,同样进行认真的清洗、登记、打包,并最终返回给烈士所属部队。 多年后,罗仕忠回忆整理烈士遗书的场景时依然泪流满面。文其海烈士在遗书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不要为我伤心。如果可以的话,让弟弟也参军。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中国人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牺牲是值得的。" 黄兴章烈士则在遗书中留下这样的话:"如果我牺牲了,爸爸妈妈应该为我高兴,我是为祖国的荣誉而牺牲的。" 老山战役持续了近十年,最激烈的阶段是1984年至1989年。由于全国各大军区轮换在老山地区作战,具体伤亡人数难以精确统计,但据估计约有五六千人为国捐躯,仅麻栗坡烈士陵园就安葬了960名英烈。
汪小菲接娃关键环节出现重大转机——信义区户政所工作人员亲口证实,若生母大S发生意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