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军事才能卓越,毛主席怎么不让他带兵,反之让他待在体育部门 “你知道吗,贺龙可不仅仅是一位名将,他还为中国的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句话一旦提起,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惊讶。的确,贺龙元帅,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指挥官,他的名字几乎与无数场战役、战略胜利紧密相连。然而,正是这位英勇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被毛泽东指派到体委工作,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探究。 回顾贺龙的军旅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一心忠诚于毛泽东和共产党的事业。1936年,红二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顺利到达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这个关键时刻,贺龙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贺龙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毛泽东,二人紧紧握手,贺龙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高声说道:“主席,贺龙向你报到。”毛泽东微笑着回握他的手,并称赞道:“贺龙同志,你可是我党的功臣啊!整个长征,你指挥的红二方面军损失最小,实在是功劳赫赫。”此时,毛泽东对贺龙的高度评价,已经为后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事实证明,贺龙在长征中的卓越指挥,使得红二方面军的伤亡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与其他方面军的巨大损失相比,贺龙所指挥的部队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成为毛泽东心中的得力干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继续奋勇向前,担任了八路军120师师长。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贺龙不仅指挥部队积极参与战斗,还通过一番动员,消除了士兵们对穿戴国民党军服的抵触情绪。他坚定地告诉战士们:“帽徽是国民党的,但我们的心是共产党的。我们要无条件服从党的命令,听从毛主席的指挥。” 通过贺龙的号召,战士们迅速适应了新的服装,继续为抗日事业而努力,展现了贺龙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政治觉悟。 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家重建的步伐逐渐加快,贺龙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组建体育委员会,并且急需一位有足够权威的人物来主持这一工作。此时,贺龙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影响力使他成为了最理想的人选。 1952年,邓小平接到毛泽东的指示,致电贺龙,告知他有意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会主任。当时的贺龙深知自己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理应继续投身到军队建设中。但面对毛泽东的指示,贺龙深知这是党和国家的需求,他最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安排。 “毛主席的指示我一定执行。”贺龙在电话中答道,尽管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毛泽东的尊敬,坚定地服从了这一安排。 毛泽东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其中的深意需要从中国体育的起步阶段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体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代表中国出征的唯一选手刘长春甚至在比赛前夕差点错过,标志着中国体育的极度贫弱。即便在后来的几届奥运会中,中国的表现也非常有限,甚至连进入决赛的机会都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深知,体育事业对于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至关重要。他明白,体育不仅能锻炼国民的体魄,更能展现国家的强盛和自信。因此,选择一位既能赢得人民尊重,又能在危难时刻临危不乱的人来担任体育工作的领导者,显得尤为重要。 贺龙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早在革命时期,他就已经对体育运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革命时期,贺龙就曾鼓励红军战士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抗战时期,他更是在120师内设立了专门的体育队,甚至带领部队进行篮球、足球等竞技活动,这在当时的军队中实属少见。 贺龙的体育情怀与他对体力和纪律的重视,使他在接手体委工作后,迅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他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待遇,确保运动员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能得到充分保障,还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贺龙的带领下,体育委员会开始迅速发展,并为新中国的体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贺龙不仅亲自参与体育队伍的建设,还大力推动了体育文化的普及。他提倡全民健身,鼓励普通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在西南军区设立了新中国的第一支专业运动队。 贺龙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使得中国的体育事业逐步崭露头角。甚至可以说,他的努力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贺龙军事才能卓越,毛主席怎么不让他带兵,反之让他待在体育部门 “你知道吗,贺龙可
历史也疯狂了
2025-02-21 22:35:41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