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副总裁何熙昱锦:2018年,杭州余杭区未来

如波谈世界 2025-02-22 10:16:14

知遇之恩——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副总裁何熙昱锦:2018年,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领导飞了一万公里到波士顿招商。

而且飞到波士顿,就为了我这一家。“当时对我们来讲,是有知遇之恩的。在这么早的时候,有一个政府,这样有决断有前瞻性,愿意给我们这么大的力度肯定,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非常好的。”

在韩璧丞看来,脑机接口技术或许就是新时代的“电”,一旦成熟就可赋能百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在未来,不用说一句话,就可以把想说的话全部传递出去。”

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回到杭州后,有一天突然发现,他们公司门口的路,名字竟然叫钱学森路。看到这一幕韩璧丞感动不已,当场和同事们站在路牌前合了一张影。因为钱学森是他的偶像。他没想到,杭州竟然如此重视科学家。

韩璧丞回忆当初杭州拉拢自己回国创业时的场景,他说:“杭州是唯一一个飞了一万多公里,飞到我们波士顿办公室的。”

当时杭州的相关负责人不远万里,飞到美国波士顿,跟韩璧丞聊了三四个小时。整个过程聊的大多数都是脑机接口未来的发展,这让韩璧丞十分惊讶,一个政府部门的人竟然会对专业科技如此熟悉,显然他们在来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正是这种态度打动了韩璧丞,让他放弃了在美国创业的想法,带着团队将公司从哈佛大学搬回到了杭州。

NBD:在产品获批方面,公司脑机接口相关产品是否因创新产品无先例而面临难题?

韩璧丞:一定是这样的,2022年,我们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通过层层审查获得了美国FDA认证,是国内首个拿到FDA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我觉得,这类医疗产品认证的严肃审查很有必要。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新产品,需要在审查过程中去完善流程;而且这类产品的生产极其复杂,我们的工厂里有一半的空间或流程是用于测试的。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后,竟然有同样大的空间是在测它好不好,这对于其他产品是很难想象的。

建议给予企业更多资源,解决真实世界问题

NBD: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频出,您是否观察到脑机接口领域有一些融合创新方向?

韩璧丞:我觉得分三个阶段。作为神经科学领域从业者,我之前没觉得人工智能特别玄妙,更多地把它当作工具,但后期却发现AI变成了生产工具,进入第二个阶段。

比如,因为脑电采集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昂贵、复杂的仪器,以前从人体采集的脑电数据量非常少,但训练神经模型需要海量数据。我们便通过AI生成大量虚拟数据,借助这些数据训练神经模型和算法,结果非常好。

第三个阶段就是真实世界应用。残疾人带上神经控制假肢后,虽然可以灵活操作,但每个人需要用它解锁不同的生活状态,比如AI能让一位佩戴假肢的残疾人很快学会弹钢琴,如果把他训练完成的弹钢琴模型上传到云端,1000个残疾人就可以在一夜之间下载并进入快速学弹钢琴的模式,可能3天就能学会弹钢琴,甚至有一些简单模式比正常人学弹钢琴还要快。所以AI在不同阶段对我们的改变是挺不一样的。

NBD:两会将至,作为脑机接口领域资深从业者,您对国内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韩璧丞:国内“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将脑机技术明确写入需要攻关的重点技术品类,这至关重要。因为无论从国家技术储备竞争的角度,还是脑科学探索的角度,脑机接口技术都应该引发广大关注。

我们通常说二十世纪“人类三大工程”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三大工程之后,启动的另一国家级项目就是人类脑计划,目前计划期限长达10年,花费60亿美元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在国内,“中国脑计划”于2013~2014年开始酝酿,2021年时已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大家也看到了脑科学的重要性,它不仅与人类脑疾病相关,还可能会影响人类下一代交互方式。

正值脑电图发明和阿尔法波发现100周年,我建议政府给予企业更多资源。当然,对企业和产品的审查也要非常严格,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0 阅读:61
如波谈世界

如波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