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觉醒来天塌了!1月4日,一位中国女子在日本小樽市花费35000元人民币,买下了一栋170平米的小别墅,据她的朋友透露,这笔交易堪称“捡漏”,因为当地正常的房价大约是20万元人民币一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栋引发轰动的小别墅究竟是何模样?建于1966年的木质结构建筑,至今已有接近60年历史,虽然从数字上看占地170平米,但实际建筑面积仅为70平米,这一点常被热心传播的网友有意无意地忽略。 房屋内部布局倒是相当丰富:四间卧室、两个客厅、两个厨房、两个卫生间,甚至还配备了一个储物仓库和一个地下室,虽然历史悠久,但上世纪90年代曾经过一次全面翻新,内部设施尚且现代,不少电器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拎包入住。 加上各类手续费、必要的维修费用,女摄影师实际支出超过6万元人民币,即便如此,相较于小樽市场上普遍20万左右的房价,这依然称得上是一笔难得的“捡漏”。 若要理解这种房产现象,必须先了解小樽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位于北海道西部的小樽,曾经是北海道第二大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然而随着产业转型,曾经的工业重镇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以旅游业为主的“网红城市”。 如今的小樽,靠着浪漫的运河风光、精致的玻璃工艺品和冬季迷人的雪景吸引着全球游客,每年约有800万游客慕名而来,为这座小城带来一定的经济活力,然而,观光客如流水,常住人口却在不断减少。 截至去年11月,小樽常住人口仅剩10万出头,这一数字甚至比几年前国内热议的“鹤岗”还要少,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个数字仍在持续下降,人口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房屋空置,供大于求导致房价持续走低。 小樽的困境并非孤例,全日本约有1300万套空置房屋,占比高达13.6%,这一数字背后,是日本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年轻人向大城市集中的社会现象,小樽作为一个产业单一、年轻人就业机会有限的城市,自然成为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对于心动于小樽低价房产的人们而言,需要面对的挑战远不止房屋本身的问题,跨国置业,尤其是在语言文化迥异的日本,往往意味着踏入一片未知的领域。 语言障碍是第一道高墙,虽然旅游区域可能有中文标识,但在日常生活和行政办事中,日语能力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从房产合同到水电账单,从邻里交往到紧急求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当的语言能力作为支撑,那位女摄影师能顺利完成购房交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在日本生活多年的朋友提供的帮助。 就业困境则是另一个现实问题,小樽作为一座旅游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目前在小樽定居的中国人多半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如导游、翻译或经营小型商铺,据当地人介绍,一个普通打工者在日本的月收入约为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万元,扣除5-6万日元的租金,剩余收入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 而文化融入则是一个长期且深层的挑战,日本社会以其严谨的礼仪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著称,外国人要真正融入当地社区,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许多外国居民描述自己在日本的生活状态是“身处其中,却始终是局外人”,这种文化隔阂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精神成本。 信息来源:观威海——3.5万买北海道170平独栋,当事人朋友称是捡漏
太炸裂了!日本局势紧张到崩溃。随着马库斯外祖父照片的“穿越”,揭开了日本人真实
【36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