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没有电话,没有邀约,没有聚会,没有一些所谓的社交。早睡早起,善待自己,无欲无求,云淡风轻。不在乎别人评价,只要随心而活,知足常乐,顺其自然。那么恭喜你,你己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人生之路,千回百转,每个人的心境决定了沿途的风景。有些人生活黯淡,并非生命缺乏春光,而是他们的心窗紧闭,拒绝了温暖的阳光。 乐观的人,笑对人生,在他们心中,快乐至上,即使身处逆境,也坚信未来会好转。保持积极,并非时刻欢愉,而是深信困境之后,总会有晴天。 正如林清玄所说: “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 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成年之后,我们懂得了孤独并非惩罚,而是生命的必然状态,是自我存在的真实体现。独处,是一种能力,甚至比交往更为重要。 不善交际是遗憾,不耐孤独则是缺陷。独处时,人才能完全成为自己,这是对定力的考验,也是自我增值的良机。 周国平《风中的纸屑》写道: “我独处时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不必对过去感到后悔,因为它曾是你所愿。人生有四种心境: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面对无法逃避的现实,不如傻乐、不如喜悦、不如静心、不如释然。累了,就停下来,读一本好书,给自己一段静心的时光。 独处,虽寂寞却充实,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反内耗心理学 告别社交恐惧 摆脱内耗高敏感性格 从自卑到自信
人民日报金句,真的是太治愈了:1、照顾好自己,世界才会属于你。你要适应这个世间
【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