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朱安忙说:"是,大先生,我也吃过。"鲁迅皱眉看了几眼朱安,转身走开,从此一生都不和朱安说话。 提到鲁迅,不得不就提到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朱安一生无疑是凄惨的,她一生不得丈夫的喜爱,老年时生活凄苦,死后遗愿也没有完成。 朱安年少时鲜少出门,仅在家人的教导下学习了女工,只读了《女儿训》,识的字不多。 她和鲁迅的婚事是由双方的母亲定下来的,鲁迅的母亲鲁瑞非常喜欢这个贤惠端庄,勤快安分的儿媳。所以没有询问鲁迅的意见,就贸然去朱家求亲。 订婚的时候,鲁迅正在南京读书,两家原本打算等鲁迅毕业后完婚,但是因为他公费留学日本不得不推迟。 鲁迅本来就排斥这门婚事,知道自己公费留学会耽误朱安,便提出要朱安另嫁他人。奈何母亲朱安本人都不同意。 鲁迅不得已,只能让步,希望朱安以后不再缠足,前往学堂读书,学习新的思想。 他本来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现在要娶一个被封建礼教荼毒的妻子,肯定是痛苦的。当时他认为,如果朱安放足,多读书,能够走出家宅,双方未必不能在一起。 1906年,朱家和周家都认为不能再等了,下定决心一定要两个人赶紧结婚。所以鲁迅的母亲谎称自己病危,让鲁迅赶紧从日本回来。 鲁迅担心母亲,马不停蹄回到家,但他到家之后才知道,这只不过是母亲为了让他回来成亲说的谎。 不得已,鲁迅答应了这门婚事,他本来觉得,朱家姑娘能放足,学识字,和这样的人相处也未尝不可。 因为当地的风俗,鲁迅不得不戴上一顶假辫子,而朱安因为担心鲁迅不喜欢她,特地换了一双大鞋。 她又长得不高,坐在轿子上脚碰不到地,鞋自然而然就掉了,露出来里面那双被裹住的小脚。 鲁迅看见那双三寸金莲的时候,非常地痛苦,他明白自己的这位妻子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毒害的女人,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妻子,而朱安,也没有办法从封建礼教中走出来。 和朱安结婚的第二天,鲁迅就搬了出来,没过多长时间,他就重新回到了日本。 对于朱安被鲁迅冷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儿媳,不是我的妻子。” 婚后,朱安也正如这句话一样。鲁迅一走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间,朱安尽心尽力地服侍着婆婆,一直等着鲁迅的回来。 1919年11月,鲁迅给了朱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绍兴,一个是跟随母亲前往北平。朱安选择了跟随鲁瑞前往北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过绍兴。 在北平相处的那几年,鲁迅也尝试着和朱安沟通,但是每次和朱安说话都让他感觉到痛苦。 他多次尝试告诉朱安,让她不要局限在宅子里,多了解外面的事情。只是朱安一直遵循旧社会的规矩,久而久之,鲁迅就不再想和朱安说话。 朱安的殷勤没有换来任何回报,她等来的只有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的消息,然后就是许广平产下一名男婴。 鲁瑞听见这个孩子的诞生,她当然是高兴的。之前鲁迅不接受朱安,她还担心鲁迅会不会绝后。 许广平生的孩子,也是周家的后人,朱安得知这个消息,又欣喜,又落寞,但好在她很快就想通了,颇为高兴地对身边的佣工说:“太好了,我也有孩子了,待我百年归老就会有人给我供斋饭,不用做孤魂野鬼了。” 1936年,鲁迅去世,此后朱安就由许广平和周作人供养,她仍旧在北平侍奉婆婆。鲁瑞去世后,朱安就不再接受周作人的供养。 她本人又不愿意抛头露面维持生计,只能由许广平供养。1941年,许广平在寓所被捕,备受折磨,尽管这样,她依旧找好友定期汇钱给朱安。 尽管有人资助,但朱安的生活仍旧贫困至极,1944年,朱安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许广平和鲁迅的好友知道后,立即写信阻止。 而朱安听见这些人的来源和目的之后却非常地激动:“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啊!”她已经年过60,早就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她又怎么会想变卖大先生的遗物!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朱安这一生,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当时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郭沫若的原配张琼华,胡适的原配江冬秀,也都是旧社会裹脚的女人。 不一样的是,江冬秀比朱安过得更好,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也曾出现过危机,但却被江冬秀拿着菜刀救了回来。而江冬秀本人,虽然也是缠足的旧时代的人,却比朱安明白这个时代的变化。 如果朱安最开始的时候能按照鲁迅要求的做,放开缠足,开始读书识字,一生应该也不会这么凄惨吧! (信息来源:一世牺牲和一缕阳光——鲁迅生命中的两个她——2023-09-28 17:18·凤凰卫视.)
1909年,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朱安忙说:"是
山史里记
2025-02-24 14:22:50
0
阅读:372
用户13xxx75
不管怎样既然娶进门了至少应该跟朱安生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