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位列“民国四大名僧”之首,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活了120岁。 (信息来源:2023-07-28 山东省佛教协会——虚云禅师) “戒”,一个字,一百二十年的人生,虚云法师留下的是对世人的警醒,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他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战争的烽火,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是民国四大高僧之首,并非只是因为高寿,而是因为他将佛法融入世事,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 虚云法师的出生就充满了戏剧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那年,他出生在福建泉州,却是一个肉球,母亲颜氏被吓坏了,以为以后都不能生育,悲痛过度去世了,家里人都觉得这个肉球不对劲,打算第二天就把它扔掉。 幸好一个卖药的老人路过,划开肉球,才发现里面是个婴儿,虚云法师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件难事,他被庶母王氏抚养长大,虽然家境富裕,但他没有沉溺于物质享受,反而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七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葬礼上那个和尚让他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从此,他一心向佛,再也没有动摇过。 父亲萧玉堂希望他继承家业,为他安排了婚事,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十九岁时在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虚云,开启了他漫长的修行之路。 虚云法师出家后,开始了四处云游的修行生活,他走遍了各大名山古刹,认真研读佛经,希望能找到心中的答案。 他走过江浙两地,拜访过高旻寺、天童寺和天宁寺,还去了四大名山巡礼,27岁那年,他离开了鼓山,去西藏、印度、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地修行动。 倓虚大师曾说他既传承五宗,又同时弘扬禅净,这和他早年的刻苦修行是分不开的,这些年过去,他去过很多地方,也经历了不少困难。 六十二岁的时候,他在终南山搭了个茅屋开始修行,隔壁就是法忍老和尚,年末冬至,法忍老和尚去了南方,而月霞、戒尘和复成三位法师则留在了虚云法师的茅棚附近,自己也搭了茅棚修行。 一天,虚云法师打坐入定,竟长达半月之久,锅里的山芋都发霉了,三位法师担心他的安危,用罄音唤醒了他,这次入定,是虚云法师顿悟的契机,他的禅定功夫也达到了新的境界。 虚云法师的修行之路,也是一条入世之路,他走过的地方,经历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目睹了人间疾苦,他并没有把自己封闭在寺庙里,而是用佛法去安慰受苦受难的百姓。 他曾在一个村庄遇到一群准备下山抢劫的土匪,他并没有害怕,而是给他们讲解佛法,劝他们向善,最终,土匪们被他的慈悲之心所感动,放弃了抢劫的念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僧侣组成抗战救援队,为士兵祈福,也救助了许多伤员,他节衣缩食,将节省下来的粮食支援前线,还四处化缘,将筹集的钱财全部上交,他还大开寺门,收留无家可归的百姓,免费施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佛法的慈悲,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1951年,112岁的虚云法师在云门寺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困境,因为谣言,云门寺被一百多人冲进,僧侣们被关押盘问,许多人被打伤致残,虚云法师被单独关押,不给食物和水,还遭受了四轮毒打,肋骨被打断,昏迷了过去。 他的侍者佛源法师逃了出去,找到李济深居士求助,虚云法师昏迷了八天,大家都以为他圆寂了,然而,他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他说自己在禅定中去了兜率内院,聆听了弥勒佛讲经,不愿回来,是弥勒佛告诉他业缘未了,他才回来的。 李济深迅速处理了这件事,虚云法师因此能够继续他的弘法工作,虚云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的复兴,他修复和重建了昆明的云栖寺、福州的鼓山寺、韶关的南华寺、云门的云门寺等六大祖庭。 他大力支持成立了佛教协会,并出任名誉会长,他培养了许多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比如释一诚和释传印,他们都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被誉为“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泰斗,他的法嗣信徒多达数百万之众。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活了120岁,他留下了一个字:“戒”,这个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对贪婪的人来说,是戒贪,对暴躁的人来说,是戒嗔,对固执的人来说,是戒痴。 这个字,蕴含着佛家的大智慧,也警醒着世人。 虚云法师的一生,是苦难与慈悲交织的一生,也是修行与奉献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戒”的真谛,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淮海战役谁来领衔?华野与中野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白热化竞聘了。⑴宛东战役。194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