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从此音信全无。17年,当看到满头白发的王承书时,子女们抱着她大哭:“母亲,你是我们的英雄,这些年你辛苦了!” 王承书191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不同,她从小就立志投身科学事业,改变中国物理学落后的现状。 凭借过人的天赋,王承书成功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她刻苦钻研,常常彻夜不眠泡在实验室里。同学们都说,只要实验室亮着灯,就一定能看到王承书忙碌的身影。 毕业后,王承书远赴美国继续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她提出了轰动学界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这一理论至今仍在物理学界广泛应用。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多次公开称赞王承书是"了不起的人才"。如果留在美国发展,王承书很可能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承书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1956年10月6日,当她站在阔别15年的祖国土地上,看到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飘扬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回国后,王承书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同时担任大学教授,为国家培养物理人才。短短两年内,她在统计物理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前途一片光明。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出现了。 1961年春天,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能改行研究气体扩散。这意味着她要放弃之前所有的成就,从零开始。面对钱三强的犹豫,王承书毫不迟疑地说:"我愿意!没关系!" 就这样,王承书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开始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生活。她不得不与家人分离,甚至无法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向。对外,她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17年过去了,当王承书再次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她已经满头白发。曾经那个光彩照人的才女,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她的子女们扑到她怀里痛哭流涕:"母亲,你是我们的英雄,这些年你辛苦了!" 原来,这17年里,王承书一直在为国家的核工业发展默默奉献。她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4年夏天,82岁的王承书在北京安详离世。直到此时,她为国家奉献的半生才终于公之于众。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竟然是一位如此伟大的科学家。 王承书的故事震撼了无数人。她不仅有卓越的科研能力,更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面对祖国的需要,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选择了一条艰苦而孤独的道路。 她常说:"让年轻人从我肩上跨过去。"这句话道出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像王承书这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支撑起了新中国的脊梁,让我们的祖国不断走向强大。 王承书的事迹被写入了《国之脊梁》一书,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默默无闻,真正的伟大常常需要巨大的牺牲。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为国家发展付出一切的前辈们,传承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8年,大寨铁姑娘郭凤莲随中国代表团访美,每到一处都要演讲宣扬“大寨精神”,
【5评论】【9点赞】
家有三娇
往往为国为民从来比较个人得失和名利埋头苦干从不抱怨条件苦
用户12xxx74
中国之脊梁,历史的书写者
duyongkai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