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股当前估值水平如何?机构:仍是全球“洼地”,AI浪潮或引爆重估空间! 这段时间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争议,成为市场焦点。 一边是部分个股因业绩波动引发股价震荡,另一边是机构集体唱多“估值洼地”逻辑。 究竟港股科技股是泡沫初现,还是黄金坑机遇?我们用数据说话。 绝对估值:历史低位,性价比凸显 截至2025年2月底,恒生科技指数PE-TTM仅为24.69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29.6%的分位数,意味着当前估值比过去70%的时间更便宜。 横向对比,港股科技股较纳斯达克100指数(PE-TTM34.03倍)折价近30%,较美股AI龙头企业的估值差距更大(PE理论空间超90%)。 2.重估动力:AI技术周期+政策红利 中国AI技术的突破成为关键催化剂。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在全球性能榜单中跻身前十,推动港股科技股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蜕变。 叠加3月全国两会政策预期,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或将释放更多红利。 机构预测,中国AI投资周期可能比美国更快,企业主导的高回报投资有望拉动估值。 3.资金动向:南向资金持续抄底,ETF规模激增 年初至今,南向资金净流入超千亿港元,港股科技ETF(如513020、513040)规模翻倍,单日成交额屡破5亿元。 资金涌入的背后,是市场对港股“AI牛”的押注——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小米等,凭借大模型、云计算等布局,正垄断产业链核心环节。 4.风险提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尽管部分个股因业绩不及预期出现回调(如小米SU7定价争议引发股价震荡),但机构普遍认为,中期科技股仍是主线。 当前板块拥挤度已从高点回落,估值安全边际充足(PE分位数低于20%)。 兴业证券更是测算,若对标美股,恒生科技指数仍有199%的理论上涨空间!
港股科技股当前估值水平如何?机构:仍是全球“洼地”,AI浪潮或引爆重估空间!
一顺百顺情感
2025-03-10 10:54: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