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贝莱德的港口交易尚未完成,还有3种方法可以阻止,就看李嘉诚是想自己“体面”,还是别人帮他“体面”了。 李嘉诚家族的长和集团与贝莱德的228亿美元港口交易至今还没完全敲定,这件事后面变数还多得很。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虽然两家公司大方向谈得差不多了,但正式签约得等到4月2日,后续还得过十几个监管部门审批,随便哪个环节卡住,这买卖就可能黄了。 其实现在有三个办法能让交易停下:第一是长和自己不卖了,第二是香港政府出手干预,第三是中国中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 说到底,长和自己主动撤出才是最省事的招数。本来就是自家生意,自己收手既不用和外头扯皮,也不会伤面子,就像老话说“自个儿的事自个儿收拾”。 现在国际形势也确实让人心里打鼓。路透社刚曝出消息,说特朗普团队打算搞个狠招,中国造的船只要停靠美国港口,每次得交150万美元“进门费”。 这提案在听证会上被怼成“疯狂计划”,但美国这两年硬把贸易和地缘政治绑在一块儿,谁能保证他们不对海外港口下手? 现在咱中国企业管着全球10%的港口,要真让这些战略资产落到不友好的资本手里,那不是给别人递刀子捅自己吗? 眼看4月2日签约日快到了,长和可得想清楚三点:各国监管会不会要改交易条件?政治风险会不会让港口贬值?交易会不会坑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 这可不是几十亿买卖的事儿,现在中美较劲这么厉害,机场港口这些战略资产早不是纯粹的生意了。 说到根儿上,商人们真得学聪明点。你看民国那会儿的实业家卢作孚,抗日时拼着家底把工厂设备往大后方运,宁肯亏钱也要保住民族工业根基。 现在看这港口交易,道理也是一样的。国家战略安全就是条红线,哪个商人踩线了,就算暂时赚到钱,最后还是要栽跟头。 这事说白了就是个站位问题。眼前看着228亿美金的价码心动,可要是这笔买卖让国家战略受损,从长远看绝对得不偿失。 贝莱德那边也不傻,真接下这烫手山芋,既要防着美国政客找茬,又要操心港口运营,保不准哪天就得认栽。 所以说,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单纯的赚钱亏钱,而是得把国家利益摆前头,商人只有和国家同频共振,路才能越走越宽。 就像咱老一辈企业家常说的,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道理放在全球化的今天,照样是铁打的真理。
有人说李嘉诚这笔买卖,已经板上钉钉无可挽回了。这个事情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得从两方
【4评论】【12点赞】
用户10xxx99
抓起来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