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曾与粟裕发生过多次争执的许世友会同意吗?
粟裕和许世友,一个是南昌起义的将星,一个是黄麻起义的悍将,本没有交集。 八一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大行动。此次起义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也为创建革命军队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起点。 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革命领袖共同领导。他们联合了部分国民革命军的左派力量,计划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右派的统治,建立以工农兵为基础的革命政权。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南昌市,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新篇章。然而,尽管起义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因内外压力及战术失误,最终未能长期保持胜利。 起义虽然短暂,但其意义深远。它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为后来的工农红军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义的失败促使共产党加快了对武装力量的建设,推动了红军的发展和壮大。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起义,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纪念日,之后,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象征着中国革命军队的起源与不断发展。 黄麻起义,发生在1927年11月13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和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的武装起义。这场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之一,标志着鄂豫皖地区农民反抗国民党右派统治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行动。黄麻起义不仅是对国民党压迫的直接反击,也为后续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战斗奠定了基础。 起义爆发时,约有三万余名农民响应号召,集结成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奋起反抗。经过短暂的战斗,起义军成功攻占了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并随即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这一举动标志着农民自发组织起义并开展武装斗争的开始。起义的爆发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的领导和指导,具有深远的革命意义。 在起义过程中,潘忠汝担任总指挥,戴克敏担任党代表,领导农民军进行战斗。在起义成功后,鄂东军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928年1月在黄陂木兰山进行改编,正式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继续担任党代表。黄麻起义不仅是革命斗争的一部分,也为日后更大范围的工农革命和抗争提供了经验和力量。直到1947年,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 粟裕率部北上,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许世友则率九纵编入华野序列,成为粟裕麾下一员虎将。 然而,初次合作便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粟裕沉稳内敛,讲究全局谋略;许世友性情如火,崇尚勇猛精进。在孟良崮战役前,粟裕主张集中兵力,围歼敌人,而许世友则认为应当正面硬刚,直取敌巢。 粟裕并未计较许世友的冲动,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世友啊,打仗不能只凭一时的勇气,更需要从全局来审时度势啊。这一仗,我们要以奇兵到敌后,方能打他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敌军主力。眼下战士们辛苦些,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啊!" 许世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 战后,粟裕特意找到许世友,拍着他的肩膀说:"世友啊,这一仗你们立下了大功!我知道,你心里对我还有些不满。但战场就是这样,需要统一指挥,军令如山啊。你能服从大局,率部英勇作战,我很感激,也由衷佩服!"许世友听后很是感动,两人紧紧握住了手,彼此心中的芥蒂烟消云散。 转眼到了1969年,粟裕的母亲因水土不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远在北京的粟裕如何照料南京的老母亲,这让他备感愁苦。思来想去,粟裕决定给许世友打个电话求助。 电话通了,粟裕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母亲的情况和自己的难处。许世友闻言,当即表态:"老首长,你尽管放心!照顾老母亲的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我这就安排人手,把老人家接到我家里,我们会悉心照料她的起居!" 许世友说到做到。电话挂断没多久,他便派出两名身强力壮的战士,驱车前往老人家住处。战士们恭恭敬敬地将粟母接上了车,一路把她平安送到了许世友家中。 看到昔日部下对自己的一片孝心,粟母十分感动。她拉着许世友的手连声道谢。许世友却说:"老母亲您别这么说,照顾您是我们应尽的本分。保重身体要紧,有什么需求和不适您就告诉我们!" 安置好粟母后,许世友又给粟裕去了个电话,详细汇报了老人到达的情况,并再三叮嘱粟裕要安心工作,母亲的事就交给他们了。粟裕听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