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华国锋,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被一名家长询问道:“你贵姓?做什么的工作的?”华国锋的回答令人十分敬佩,而后他的一个行为,更是轰动了整个校园,那么当时发生什么呢? 1974年的春天,北京166中学正值毕业季。这天下午,学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各个班级的教室里陆续聚集了前来参会的家长们。在其中一个教室里,一位穿着普通、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中年男子静静地走了进来。他选择在教室最后一排找了个座位坐下,不声不响地等待会议开始。 这位朴素的家长,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华国锋同志。此时他已经从湖南调来北京工作,但仍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当时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家长与他攀谈起来,询问他的工作和姓氏。面对这样的提问,华国锋只是平和地回答:"我姓华。"对方没有听清,他便伸出手掌,轻声说道:"华,中华的华。" 其实在这位平凡外表下的家长,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历程。1921年,他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原名苏铸。14岁进入商业职业学校读书,抗战爆发后,年轻的他毅然加入抗日游击队,并在此时将名字改为"华国锋",取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含义。 在革命岁月中,华国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先后担任过交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为山西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来到湖南工作。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县委书记做起,一步步通过扎实的工作赢得了毛主席的赏识。1955年,通过几篇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文章,他第一次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称赞他"老实厚道,能关心群众"。此后,华国锋多次陪同毛主席视察湖南,以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1971年,华国锋调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来到北京工作。此时的他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着朴实低调的作风。这一天,他特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以普通家长的身份来参加女儿的毕业家长会,展现了一位父亲最朴实的一面。 这样的平凡与不平凡,正是华国锋同志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不论身居何位,都保持着对群众的赤诚之心和务实作风。这段看似普通的家长会经历,实际上折射出了一位高级干部的优秀品格。 随着教室里座无虚席,家长会正式开始。班主任首先介绍了应届毕业生的整体情况,重点强调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意义。讲话结束后,老师邀请几位家长上台分享想法。 在几位家长发言后,华国锋主动举手请缨。他站在讲台上,目光平和地望着在座的家长和师生。作为一个普通家长,他首先表达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感谢,然后切入正题,谈到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看法。 他的发言朴实无华,却字字有力。他说自己经历过革命年代,深知农村是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既能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也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特别让人动容的是,他提到自己的小女儿就在这个班级,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他仍然坚决支持她响应号召,走上山下乡的道路。 这番发言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质朴的家长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同志。当这个消息在会后传开,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学生们纷纷议论,一位如此重要的领导干部,居然以普通家长的身份来参加家长会,而且态度如此谦逊平和。 这件事很快在学校里传为佳话。老师们回忆说,整个家长会过程中,华国锋同志的表现与其他家长毫无二致。他认真听取班主任的发言,与周围的家长热情交谈,完全看不出任何官员的架子。 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其实是华国锋一贯的处事风格。在担任重要职务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对群众的真诚态度。无论是在湖南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他都坚持实地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正如他在家长会上的表现一样,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群众的位置上。 这次家长会虽然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片段,却生动展现了一位高级干部的优秀品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服务,什么是党的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这种朴实无华却又令人敬佩的处事方式,在当时的校园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97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华国锋,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被一名家长询问道
甜蜜游记
2025-03-28 17:11:17
0
阅读: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