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杨开慧好友向毛主席提出2个请求,毛主席为何只答应一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时局依旧十分紧张,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各项事宜,一直流连于各大会场,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 虽然公务繁忙,毛主席却并没有忽视由全国各地寄给他的信件,仍会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亲自阅读那些信件,有时还会提起笔,回上几封。 那天,主席照例打开百姓们的来信,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淑一。 李淑一是烈士家属,也是杨开慧多年的好友,跟毛主席与杨开慧都很相熟。 1930年末,杨开慧被捕。敌人为了逼迫她说出情报,要假意投降的李淑一去劝说她。 因而,是李淑一见了她最后一面,也只有她一人,知道杨开慧究竟在狱中经历过什么。 她的这次来信,就是向毛主席讲述杨开慧在狱中所遭遇的一切的。 这也是毛主席时隔多年,第一次得知妻子被害的种种细节。 毛主席在悲痛之余,提笔给李淑一写了封回信,对她表示了慰问。 收到回信的李淑一欣喜若狂,原来毛主席还记得她这个老友。 1957年,她在阅读毛主席发表的诗歌时,突然想起杨开慧以前给自己读过的一首小诗。 那首诗叫《虞美人·枕上》,是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情诗。 时隔太久,她已经记不清那首诗的内容了。可当她翻遍毛主席发表过的所有诗歌后,却怎么也没找到这一首。 为了缓解对好友杨开慧的思念之情,也为了不让这首诗埋没在历史里,李淑一再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把完整的《虞美人·枕上》抄录给自己。 信件寄出没多久,毛主席的回信来了。 可令她失望的是,毛主席只说了句“开慧那句不好,不要写了罢”,并没有给她抄录那首诗。 不过,毛主席却写了另外一首诗送给她,那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菩萨蛮·惊梦》。 毛主席之所以没有答应她的请求,理由是他在信里也说明了,他觉得“不好”。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诗风一向大气豪迈,他并不是十分擅长这种婉约清新的诗词。大概是真的觉得写得不够好,所以才没有抄录。 不过能收到毛主席的另一首诗,李淑一已经十分满足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9年,北京马上就要举办了建国十周年庆典了。 退休在家的李淑一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便萌生了登上天安门,参加庆典的想法。 她的丈夫因革命而死,她想替牺牲的丈夫看看如今的太平盛世,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可她一个退休的老太太,虽是烈士家属,却也不知道该如何登上天安门参加庆典。 左思右想之下,她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向他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希望他可以让自己参加国庆庆典。 没过多久,李淑一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毛主席在信里是这么说的:“……观礼及上天安门可能不行,待问一下情况看看,如无回信,即是不行了。” 毛主席虽是一国的领导者,但国庆盛典非同寻常,它的各项活动和受邀人员都是由委员会在商讨之后决定的,毛主席一个人说了可不算。 但是,考虑到李淑一是烈士家属,又是他和杨开慧的昔日好友,毛主席还是替她询问了一下委员会的意见。 委员会在对李淑一认真调查了一番后,批准了她前往北京观看国庆盛典的请求。 而李淑一在焦急地等待了一个星期后,也终于得到了毛主席肯定的回复。 她立即收拾一番,赶到了天安门,与众多烈士家属一起,参加了这次庆典。 李淑一是烈士家属,本身也为革命抛洒过汗水和热血,建国后又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 毛主席忘不了他们这些人,始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答应李淑一“参加庆典”这一请求的原因。
1957年,杨开慧好友向毛主席提出2个请求,毛主席为何只答应一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
品古观今吖
2025-03-30 15:26:59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