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去过度分享自己。 这一生的底牌,建立在你的经济情况、状态、家庭背景之上,这些隐私通通都不值得对外分享。 人总是说太多话是危险的,如果不涉及利益交换,一个成年人最好别太沉迷于过度表达,毕竟我们早已过了靠情绪价值过活的年纪了。 别人要是一番话,哄的你心花怒放,这只是对方情商高,而不一定是你真的就如对方所说的那样。当然你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清醒知晓自己的底气,不活在别人的话语体系里。 ·一、成熟的自我认知与信息筛选。 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应该来自于深度的自我认可,而不依赖于外界的阿谀评价。 别人夸你的话,听听就好,会心一笑即可。别人骂你的话,你也听听就好,无需心生波澜。如果有说的客观的地方,就有则改之。 总之,你懂得把外界输送给你的信息,好好筛选,认真判断,你就不至于被人际关系牵着鼻子走。 ·二、分享秘密的弊端与交友原则。 一个人要是总忍不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么是心里没城府,不懂隐藏,心智上未成年;要么是内心空虚,太渴望和外界产生情绪交换,精神上无法达到自制。 这两种都不好,因为你是在靠着提供自己的隐私来换取对方的好感,这永远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人一辈子真正的好友,绝对是寥寥的。那些呼朋引伴而来的,不一定就是好友,极有可能是损友。 小人纯粹就是惦记你,这世界上压根不会有几个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所以浅浅交往就行了。酒桌上交不到知己,ktv里寻不到真情,职场上更是不存在真友谊。 一些掏心窝子的话,留在心底跟爱人讲、跟知己讲、跟真心希望你好的那几个人讲,也就足够了。 ·三、对外表达的目的与沉默的意义。 对外表达的核心目的,要么是为了得到有用信息,要么是为了满足自身情绪。如果这两者都得不到,那表达就失去了意义,此时沉默就是最好的社交姿态。 这个世界太多人没有看清这一点,所以无论面对熟人还是陌生人,总是无差别的把话匣子打开,像洪水般释放自己的表达欲。说的时候是挺爽,但过后自己在别人面前就是透明人,神秘感尽失。 这种没有城府的人,别人是尊重不起来的。因为心思一下子被看透,别人更不敢放心和他交往,怕他不够成熟,守不住秘密。 ·四、强者的社交策略与人性潜规则。 人向来都只倾向于向强者靠拢,心甘情愿被强者占便宜。同时,也不会对一个弱者保有多少耐心和善意。 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生态位上,你不应该自降身份,跌落到低位。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你只要什么都不说,信息不泄露,举止沉着,别人就看不穿你。从而,不会冒着预期的风险,去冒犯一个实力不详的人。 人的形象是打扮出来的,气质是沉淀出来的。一张嘴就说个不停的人,一定不是高手,反而是内在虚。 真正的高手都是惜字如金的,每一次信息交换,都会尽可能让利益往自身倾斜。 而想要达成这种效果其实不难,就只是适当沉默,去释放自己的强者气质即可。这样别人一慌,心里就直打颤,会本能的向强势者妥协,主动让度自己的利益。 ·五、底牌与成事概率及执行力的关系。 底牌越少人知晓,成事概率越大。毁掉一个人做事心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动他去到处讲,把心中计划和盘拖出,到处询问别人意见。这样一来,他就会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建议当中,从而无从下手,最后草率收场。 都说事以密成,言以泄败。你哪怕做一件事之前,先多试错几次,多获取一些失败经验,也好过在犹豫声中丢掉自己的执行力,开始丧失做一件事的动力。 人这种生物说白了是很简单的,只要你给大脑的执行指令足够准确,大脑就能调动所有潜力,去畅通无阻的执行。 但倘若一下子涌进来太多信息,且这些信息压根无从考证对错,大脑就会开始陷入纠结与瘫痪。 ·六、人生是自我修行与经验积累。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前方是实地还是泥坑,只有跨过去才会知道。别人给你的意见,替代不了你实打实踩坑后得出的经验。这种经由无数辛苦,最终提炼出来的实战认知,才能最终形成你的阅历。 做事业,所有辛苦也好,痛苦也罢,每一寸人生中的未知,都需要你自己走一遍。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别人再成功,也不会平白无故把经验相送。你当下再普通,也有机会从零到一,扩展生命边界,走出人生旷野。 所以,学会把话藏在心里,让该死的倾诉欲,烂在肚子里,事成之前无可奉告。 ·七、孤独是人生常态与自我依靠。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总之靠来靠去也很少提到靠自己。 但在我看来,外界只是助力,自己才是主力。你要是主力不顶用,期待替补顶上,怎么看这种好事都不成立。 在你最需要靠的时候,父母不在,亲戚不在,朋友更不在,所有汗水和泪珠只有自己看到。可曾有哪个人真的像英雄一般,拯救你于水火之中。从来都没有那个带你穿越荆棘的英雄,永远是你自己。 所以,与其总是拥有说不完的话和表达欲,不如安静下来,多感谢感谢自己,认可自己。
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曾仕强说过,让别人在你身上占便宜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不是教人当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