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优抚失散红军的政策,来到了若尔盖县。这里曾有不少在长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3-31 18:32:28

1984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优抚失散红军的政策,来到了若尔盖县。这里曾有不少在长征中受伤脱队的老红军。在县委的组织下,政府决定为27位老战士颁发荣誉证书。主持的同志大声宣布:“请失散红军上台领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这片高原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在若尔盖山与沙克山之间,无数红军将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艰难跋涉,高寒缺氧的环境下,一些负伤的战士不得不面临生死抉择,他们中有的伤势过重,有的体力耗尽,在紧急撤退时不得不留了下来,这个决定,让他们与部队失散,也开启了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藏族同胞以大爱之心收留了这些受伤的红军战士,当地牧民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帐篷里,用青稞面和牦牛肉滋养他们的身体,用羊毛毡子温暖他们的身心,待伤势痊愈,战士们却发现部队早已远去,在战乱年代,道路阻隔,寻找部队近乎不可能,他们不得不在这片高原扎根,开启了新的生活。   这些红军战士以惊人的意志力适应着高原生活,他们学习藏语,掌握放牧技能,种植青稞,驯养牦牛,有的战士与藏族姑娘结为伴侣,组建了家庭,生儿育女,他们的双手因劳作而粗糙,皮肤因高原风霜而黝黑,但心中的信仰之火始终未曾熄灭,即便脱下了军装,过上了普通生活,他们依然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   1984年,历史的车轮碾过半个世纪的岁月,一个重大转折点来临,党中央出台政策,要寻找和慰问这些当年失散的红军老战士,这个消息传到若尔盖县,立即在当地掀起一场特殊的寻访活动,县委派出工作组,深入草原腹地,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确认了27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   在一次隆重的表彰大会上,发生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当主持人说到“失散红军”这个词时,年逾古稀的徐国富老人倚着拐杖站了起来,他用洪亮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坚持:他们不是“失散”的红军,他们始终都是红军战士,这一刻,他道出了所有老战士们的心声,那些年,他们虽然未能继续随军长征,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一直深植于心。   这次会议后,27位老红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仅获得了象征着身份认可的红色证书,更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怀,养老金按时发放,医疗保障得到落实,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每逢节假日,当地干部都会登门慰问,为他们送去组织的温暖。   在这些老战士中,徐国富成为了一位特殊的历史传播者,他经常应邀到学校讲述长征故事,将革命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讲述战火纷飞中的勇气与信念,在他的讲述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实的历史与真挚的情感。   1990年,徐国富在亲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85岁,他的追悼会上,无数当地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这位坚守信仰的老战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革命者的品格,随后的岁月里,其他老战士也相继离世,但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若尔盖的历史长河中。   如今,每当长征纪念日来临,若尔盖草原上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后人在缅怀这些老战士的同时,也在传承着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用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在这片高原上书写了一曲动人的红色传奇。

0 阅读:111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