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一位单身男子收养了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辛苦抚养他长大。40年后,男孩成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01 18:35:58

在内蒙古,一位单身男子收养了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辛苦抚养他长大。40年后,男孩成为武警上校。上任后,他第一时间去找领导,表示:“我父亲年纪大了,家里没人照顾,我得带他一起上班!”网友纷纷感慨:孝顺父母,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责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的深冬,五十岁的董栋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抱回了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个决定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董栋的家,原本只是一间破旧的土房,从此却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了抚养这个孩子,他变卖了家中仅有的牲畜,东借西凑为孩子请来奶妈,贫瘠的土地上,这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父爱的伟大。   养育孩子的岁月里,董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随意的起居变得规律,杂乱的院落开始整洁,就连砍柴摘菜这样的日常劳作也多了几分期待,他给孩子取名“永”,寄托着永远相伴的美好愿望,贫困的物质条件限制不了父亲的爱,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在董栋的悉心培养下,董永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村里不少人劝董栋让孩子早点辍学帮家里干活,但这个目不识丁的父亲却坚持要让儿子读书,他省吃俭用,只为给儿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寒冬腊月,他亲手缝制的棉衣裹着儿子稚嫩的身躯;炎炎夏日,他自制的草帽为儿子遮挡烈日。   董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随后加入武警部队,在军旅生涯中屡建佳绩,从基层军官到武警上校,从本科生到博士后,董永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着父亲的养育之恩,然而,最让父亲欣慰的不是儿子的功名,而是他始终不忘初心、情系父亲的赤子之心。   当董永功成名就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接父亲进城同住,尽管父亲再三推辞,担心给儿子添麻烦,但董永坚持将父亲接到身边,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他们的家虽然不大,却充满温情,董永每天抽出时间为父亲洗脚、捶背,周末陪父亲散步晒太阳,用细微的生活点滴传递着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这份跨越血缘的父子之情,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发醇厚,董栋没有给予儿子优渥的物质条件,却用一生的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董永没有惊天动地的孝行,却用持之以恒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子的本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董永和董栋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润物无声地流淌在人们心间,他们用平凡的生活演绎着不平凡的亲情,用真挚的情感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的一隅,这对父子依然相依为命,续写着他们的温情故事。   从内蒙古的荒原到首都的家属院,从襁褓中的弃婴到威武的军警上校,从贫苦农民到幸福的父亲,时光流转,初心不改,这段跨越四十载的父子情,见证着人性的光辉,诉说着亲情的真谛,更昭示着:在人生的旅途上,爱与责任永远是最动人的乐章。   信息来源: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人民资讯.--2022-02-15 16:01

0 阅读:76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