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选定卢比奥作为国务卿时,信心满满地认为卢比奥能帮他成就大业。不过,他显然低估了中方对卢比奥的反感。眼看两个多月过去,一向自负的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派戴恩斯替代卢比奥访华。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当时,特朗普信心满满地认为,卢比奥作为一名强硬的政治人物,能够为美国在对华谈判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卢比奥本人的立场也一向明确,几乎从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的敌意。 从早年的香港抗议支持到对新疆政策的猛烈抨击,他几乎可以说是中方的“黑名单常客”,2020年,中国甚至对卢比奥实施了制裁,这无疑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特朗普的逻辑似乎很简单:选一个对华强硬的国务卿,直接对抗中国,逼迫北京在贸易、科技等领域作出妥协,但特朗普显然低估了卢比奥在中方眼中所代表的形象。 中国长期以来对外部干预持强烈反感,特别是对于那些不顾中国核心利益、挑起争端的政治人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卢比奥作为国务卿显然难以在这种外交氛围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几乎停滞,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也因此受阻。 意识到外交僵局后,特朗普迅速做出调整,决定派戴恩斯替代卢比奥进行对华访问,与卢比奥的鹰派立场不同,戴恩斯显得更加低调和务实,在中方眼中,戴恩斯不具备卢比奥那种强烈的对抗色彩,因此,他可能更容易在外交舞台上获得一定的接受度。 这一策略转变看似是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的退让,实则是一种灵活的调整,特朗普并非没有对硬碰硬的冲突进行过思考,事实上,2018年起,他便开启了对中国的贸易战,并成功促使中国在某些领域作出让步。 不过这种一刀切的强硬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却让两国的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特朗普通过派戴恩斯访华,实际上是想为接下来的政策打下基础,缓和紧张的氛围,并为后续可能的谈判铺路。 特朗普这一策略的背后,展现了他不拘泥于一种方式的灵活性,在外交上,他并非一味坚持强硬路线,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也证明了,特朗普并非一个死磕到底的人,尤其是当他意识到单纯的对抗无法带来预期的成果时,他会适时地做出调整,寻找一个更能取得实际成果的途径。 但特朗普这一调整并非没有风险。中方对美国的警惕心并非短期内可以消除,尤其是卢比奥与美国国内“鹰派”势力的影响力依然存在,特朗普在调整政策时不得不面对两派力量的博弈。 卢比奥作为一名激烈的反华派,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政治支持,而这些力量的存在让特朗普必须在硬派与交易派之间寻找平衡,此外,中国方面在经历多年的经济崛起后,对外部压力的应对显得愈加成熟。 在特朗普上任初期,许多人预测中国将会因美国的强硬政策而屈服,但事实证明,中国不仅在经济上继续扩张,甚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愈加自信,在美国逐步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时,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明确表示“美国挡不住中国的发展”。 因此,特朗普虽然可以通过改变外交策略来缓解部分紧张局面,但这种“头痛医头”的策略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然令人怀疑。 更为复杂的是,2025年的国际局势将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依旧未解,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美国国内的经济增长也面临巨大挑战。
特朗普在选定卢比奥作为国务卿时,信心满满地认为卢比奥能帮他成就大业。不过,他显然
乾坤蕴含乾坤
2025-03-31 20:17:3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