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钱学森整日躺在床上,寡言少语,所以有人怀疑他得了老年痴呆症,于是找来医生测试。医生到了以后,问钱老100减7等于几,没想到钱老勃然大怒,大喊一声:“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众人先是一怔,随后便哄堂大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晚年的钱学森整日卧床,寡言少语,这种变化让家人和身边的人不禁感到担忧,与他以前风采依旧、谈笑风生的形象截然不同,大家发现他变得不再爱说话,只是默默翻阅书籍和报纸,思考着各类问题。 这一转变令人费解,于是,家人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想弄清楚钱老的健康状况,医生问了几个简单的数学题,想看看钱学森的认知是否受到了影响,当医生问出“100减去7是多少”时,钱学森突然勃然大怒,大喊:“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诧异,随后,大家都笑了出来,钱学森的反应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他并非老年痴呆,而是因为医生用如此简单的问题来考他,让他感到被侮辱。 这个小插曲背后,是钱学森对自己科学家身份的坚持与自信,他的脑袋依然灵活,虽然言语变得简练,但他的思维依然在进行着深邃的思考,这一刻,钱学森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而是那个曾经风华绝代、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钱学森的坚韧精神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伴随他一生的品质,回顾他年轻时的经历,不难发现,面对美国的严密监视与阻挠,他从不退缩,在美国的威胁和高压之下,钱学森依然咬紧牙关,坚持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即使身心俱疲,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使命。 他回国后,依然保持着极高的自信与决心,面对任何挑战,他都毫不畏惧,始终坚定地相信“有什么是中国做不来的?” 他常常在晚年通过阅读报纸、分析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信息来保持头脑的活跃,每当他看到与国家发展有关的重要议题时,他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比如,早在90年代,钱学森就提出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构想,呼吁中国要重视环境保护并思考未来能源的转型,如今,这些“预言”似乎成真,不仅体现了钱学森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力,也展示了他为国家发展贡献的卓越智慧。 尽管身体多次出现问题,钱学森依然不曾放弃,他不怕病痛,更不畏惧疾病的折磨,即便在身体最虚弱的时候,钱学森依然坚持工作,手脑并用,保持着对科研的追求,他的坚持与勇气,是对所有困难的无声反抗。 晚年的钱学森,因病痛而逐渐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他内心的放弃,事实上,正是这种沉默,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坚守与深沉,在他卧病在床的那些日子里,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每次看到国家在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时,钱学森都会在心里默默为之庆祝,尽管他少了言语的表达,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这个国家的每一步发展。 钱学森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允许他像年轻时那样奔波劳碌,他曾因膀胱癌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虽然病情得到了及时治疗,但却使得他更加沉默寡言,生活也变得更加谨慎。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热爱,即使他无法像以前那样站在讲台上分享知识,他依然通过手中的笔与纸,记录下自己对科学、国家和未来的思考,他的身体或许逐渐衰退,但他的思维和智慧依然未曾停滞。 即便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钱学森的生命虽已结束,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他的一生,注定是与国家紧密相连的,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位伟大奠基者。他的名字,不仅代表着科技的高度,更象征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 (信息来源:山东广播电视报《晚年钱学森:“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2017-9-20)
晚年的钱学森整日躺在床上,寡言少语,所以有人怀疑他得了老年痴呆症,于是找来医生测
乾坤蕴含乾坤
2025-03-31 22:54: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