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输得有多惨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 223 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不久后病逝,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深感责任重大,为增强蜀汉实力,他恩威并施,七擒孟获,成功平定南中,收服了南蛮各族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与精心筹备,建兴六年(公元 228 年)春,诸葛亮认为时机已到,毅然决定举兵北伐。 北伐伊始,诸葛亮派遣赵云、邓芝率领一支军队作为疑兵,佯装攻打郿城,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兵出祁山,攻打陇右。 这一战略起初成效显著,蜀军进军颇为顺利,迅速攻下了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一时间北伐之势一片大好,曹魏政权也因此陷入慌乱。同时,诸葛亮还收服了姜维,姜维智勇双全,他的归降让诸葛亮看到了北伐成功的更多希望,仿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曹魏在稳定心神后,迅速做出应对,派大将军曹真和老将张郃出兵阻击蜀军。双方的关键较量聚焦在了街亭。曹魏方面派出名将张郃袭取街亭,街亭作为蜀军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蜀军粮道将被断绝,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性,急需一位得力将领前去镇守。此时,马谡主动请缨,他身为诸葛亮的高徒,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却苦于没有立下战功,渴望借此机会证明自己。诸葛亮虽对马谡有些许担忧,但在马谡的极力请求下,最终还是决定派他前往街亭。 然而,马谡到达街亭后,刚愎自用,没有遵循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也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谏,非要采用 “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策略,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魏将张郃围而不攻,断其水源,蜀军陷入绝境,不战自乱。张郃趁机发动攻击,一举拿下街亭,马谡独自弃军逃跑。街亭的失守,使得整个战局急转直下,蜀军陷入被动,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全军撤退。 此次北伐失败,让蜀汉遭受了巨大损失,仅大将就折损了 11 位 。这 11 位大将的牺牲,犹如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蜀汉政权的根基之上。从《后出师表》中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的记载中,我们便能一窥此次损失的惨重程度。 这 11 位大将中,赵云的威名最为响亮。赵云,字子龙,先后参加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入蜀之战、汉中之战,位列五虎上将,忠肝义胆,威名远扬。刘备去世后,赵云虽年近七十,却依然怀着满腔热血,跟随诸葛亮出兵北伐。 在战场上,他奋勇杀敌,斩杀多名敌将。然而,因街亭之战马谡的失误,赵云所部在正面遭遇曹真大军,寡不敌众,只得引军败退。北伐结束后,赵云在战场上积劳成疾,不久便病逝。赵云的离世,不仅是蜀汉军事力量的重大损失,更是蜀军军心的一次沉重打击,他在蜀汉将士和百姓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阎芝,曾任巴西(郡)太守,常年追随刘备。在刘备夷陵兵败之时,他及时为刘备补充兵源,极大地缓解了蜀汉的危机,堪称蜀汉的中流砥柱。阳群,民间传说是川中刀王,他文武双全,曾与赵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其武艺高强,更有一副忠肝义胆,被俘之后宁死不降,最后诸葛亮三擒三放,才使其归于蜀汉,在民间与张苞、严颜、王平、马岱并列为 “五副虎将”。 邓铜,传说中也是川中的优秀将领,擅长使用一副长柄铜锤,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无人能挡。可惜,这些优秀的将领都在首次北伐中牺牲,他们的离去让蜀汉的军事人才储备出现了巨大缺口。 除了上述因战事牺牲的将领,还有三位将领是因违反军令被处死。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马谡。马谡身为蜀汉早期将领,熟读兵书,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但缺乏实战经验。在街亭之战中,他的错误指挥导致街亭失守,直接引发了北伐的失败。回到蜀军大营后,诸葛亮为正军心,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与马谡一同违抗军令被处斩的,还有张休和李盛。他们二人同样在街亭大败之后,独自弃军四散逃命。在军法严明的蜀汉军队中,这种行为绝不能被容忍。 诸葛亮首次北伐,本是蜀汉最有希望实现 “兴复汉室” 目标的一次行动。但街亭的失守,不仅让北伐功亏一篑,更导致了 11 位大将的损失。这些大将皆是刘备多年来南征北战聚集起来的精英,他们的牺牲让本就人才紧缺的蜀汉更加雪上加霜。 此次失败,也为后续的北伐蒙上了一层阴影,蜀汉在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后续的北伐行动愈发艰难。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惨痛失败,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它深刻地影响了蜀汉政权的命运走向 。
《西游记》中那些令人细思极恐的情节?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