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胆囊息肉只是胆囊一时的不适,休息休息或者随便吃点“利胆”的东西就好了。但实际上,不少人试过各种“土办法”,胆囊息肉依旧如影随形!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胆囊息肉根本不只是胆囊局部的问题,而是你体内肝胆气机失调,脾虚湿困在胆囊的“求救信号”。就像河道淤堵了,不能只清理表面的浮萍,得深挖下游泥沙堆积的根源。打个比方,胆囊息肉就像是房屋里持续作响的警报,不能只想着把警报器关掉,而要去排查引发警报的根源。单纯的休息或者随意吃点东西“利胆”,就如同只是给警报器暂时静音,却不解决房屋潜在的危险隐患。 胆囊息肉的三种“淤”状态 一淤:肝胆湿热 这类患者常口苦黏腻,右胁胀痛,舌苔黄腻,大便粘马桶。湿热像淤泥般堵住胆囊口,息肉就是身体在“强行疏通”时留下的痕迹。 临床案例: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经常感到右上腹部胀痛,口苦黏腻,大便也不顺畅。经过辨证,我发现他的问题是肝胆湿热。我给他开了龙胆泻肝汤加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他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时息肉也消除了。 二淤: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的人最易中招,症状见胸闷叹气,胁肋窜痛,息肉随情绪波动忽大忽小。肝郁如绳结,把胆汁流通的通道越勒越紧。 临床案例:有一位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她经常感到胸闷,胁肋部疼痛,而且情绪不好时症状会加重。我给她开了柴胡疏肝散,配合郁金、川楝子,帮助她疏肝理气。经过调理,她的症状明显缓解,息肉也消除了。 三淤:脾虚湿困 这类患者常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息肉表面呈桑葚状。脾失健运就像河床失修,湿邪乘虚而入,在胆囊里“种”出息肉。 临床案例:有一位患者,体质较弱,经常感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经过辨证,我发现她的问题是脾虚湿困。我给她开了参苓白术散,加泽泻、车前子,帮助她健脾祛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她的症状明显改善,息肉也逐渐缩小。 解决胆囊息肉的“三清原则” 一清:清利肝胆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给肝胆来场大扫除,把湿热淤毒冲刷干净。 二清: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打底,配合郁金、川楝子,解开肝郁的绳结,让胆汁流通恢复顺畅。 三清:健脾祛湿 参苓白术散打底,加泽泻、车前子,把脾虚生的湿邪引归河道,避免新的息肉“种子”落地生根。 在调理胆囊息肉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的虚火,导致不适症状加剧。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紧张、焦虑也会加重症状。
很多人觉得胆囊息肉只是胆囊一时的不适,休息休息或者随便吃点“利胆”的东西就好了。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4-05 12:43: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