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抢到“主攻”后,竟然中途撂担子,还甩出一句“我要去东北休息”!
1948年,华东野战军进入了攻打济南的关键阶段,这是解放战争的一场大仗。粟裕作为代司令员,整合了各路兵团,制定了详细的攻城与阻援计划。按理说,这时候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才对,可10纵司令员宋时轮却在关键会议上发飙,不仅顶撞粟裕,还直接退出会议,甚至写报告请辞。这一操作,震惊了整个华野高层,连毛主席都发了电报怒批:“应予撤职。”宋时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他一边抢着任务,一边又撂担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他心里憋着一股“冤气”
这事得从1947年10纵“北渡黄河”说起。当时,宋时轮带着10纵在邱清泉的第五军和吴化文的84师之间周旋,打阻击战,拖住敌人主力,任务完成得不错。但撤退时,因为执行陈士榘的命令北渡黄河,结果遭到敌人尾击,损失惨重。事后,华野和中央却认为他“擅自北渡”,还发电报批评他是“极大错误”。问题是,这个北渡是上级命令,但因为没有书面记录,成了宋时轮“背锅”的事情。这次曲阜会议上,宋时轮想趁机把这笔“旧账”翻出来,结果解释不清,越想越憋屈,一气之下撂担子。说白了,他要的不是休息,而是一个说法。
2. 他觉得“纯打阻击”吃亏
宋时轮的10纵是以阻击战闻名,豫东战役时,他硬是顶住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两天两夜,赢得了“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美誉。但堵援敌就像啃骨头,伤亡大、收获少,既没缴获也没出彩。于是,这次攻济南,他主动要求参与攻坚。粟裕同意了,还让10纵担任主攻之一。这下本该高高兴兴,可到了会议上,宋时轮突然反悔,说部队伤亡大、装备差,“实在打不了”。这不是典型的“自己要的,自己又不要”吗?但细想,他其实是在表达另一层意思:10纵老打硬仗,啥时候才能有个翻身的机会?
3. 他性格直,情绪上头
宋时轮是个典型的“直肠子将军”,容易把心里话摆到脸上,甚至直接甩出来。他一向火爆,部下怕他,上司也让他三分。但这种性格也有问题,尤其是在大局面前容易情绪化。这次会议上,他当众顶撞粟裕,还中途退出,这在军队纪律中是不可接受的。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写报告向华野前委“请求去东北休息”。想想战前撂担子,还说这种话,哪位上级能不生气?毛主席干脆发电批评:“应予撤职。”但粟裕却清楚,宋时轮不是怕打仗,更不是逃避,而是真的一时情绪上头,才闹出了这么一场风波。
宋时轮的这场“闹剧”,实质上是他性格、情绪和历史问题纠缠的结果。粟裕和毛主席看得很透,既狠狠批评了他的错误,又选择继续用他。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对的。在随后的济南战役中,宋时轮带队打得非常漂亮,甚至提前完成任务。这样的战场猛将,脾气大点也无妨,只要把劲用对地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