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坐车进军区招待所,哨兵朝他连开三枪!为何还受表扬

若水史书 2024-11-09 05:11:21

许世友坐车进军区招待所,哨兵朝他连开三枪!为何还受表扬

1978年的广州,一场惊心动魄的军区招待所"闯关事件"轰动一时。当时,一辆不明身份的小轿车连闯三道哨卡,最终被值勤哨兵果断开枪击中轮胎制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车内竟然坐着的是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以"猛张飞"著称的将军不仅没有动怒,反而要求给开枪哨兵记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许世友为何会如此反常?那个年代的军队纪律,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紧张时局下的特殊考验

1978年的岁末,广州军区上下一片紧张气氛。中越边境的局势日益恶化,越南方面不断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挑衅行为愈演愈烈。12月初,广州军区接到上级指示,要求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许世友将军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上,他对着与会的军区高层将领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一仗打得好,就是因为他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现在我们面临新的考验,军纪如何,决定着战斗力如何。"

会议结束后,许世友并没有马上回司令部。他让司机开着那辆挂着"广州军区"牌照的黑色上海牌轿车,在军区大院里转了一圈。这时,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好几个岗哨在看到军区牌照后,都不同程度地放松了警惕。

第二天一早,许世友便下达了一道命令:全军区所有哨兵,必须严格检查每一辆进出院子的车辆,不论车上是谁,都不能例外。这个命令一出,很多人都觉得有些不近人情。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坐小轿车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将军就是高级干部,检查他们像什么话?

可许世友却不这么想。他派人暗访了几个重要单位的门岗,结果发现情况令人担忧:有的哨兵看到首长车牌就放行,有的甚至连望都不望一眼。这让许世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考验一下部队的警惕性。

广州军区招待所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地。每天出入的不是师团级以上的军官,就是执行重要任务的机要人员。许世友选中了这里,准备来一次突然"检查"。

12月1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许世友没有通知任何人,直接让司机开车前往军区招待所。这一天,他特意没有穿军装,而是换上了一身便装。更特别的是,他让司机把车牌遮得严严实实,活脱脱就是一辆来路不明的普通轿车。

这一切,都是许世友精心设计的一场特殊考验。他要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哨兵们是否真的能做到令行禁止,是否真的能坚守军纪。这位老将军心里很清楚:一支军队如果连最基本的纪律都执行不好,还谈什么打仗?

此时的许世友,哪里还是人们印象中的"猛张飞",分明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智将。他深知,这场特殊的考验,不仅是对哨兵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广州军区战备状态的一次重要检验。

二、惊魂闯关三连击

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较量,从广州军区招待所大门口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三道岗哨。时间就发生在1978年12月15日上午9时许,当时的天气阴沉沉的,细雨霏霏。

第一道岗哨设在招待所大门口,由两名战士值勤。这个岗位至关重要,是整个招待所安保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按照规定,所有进出车辆必须在此接受检查,出示证件。当时的执勤战士是来自湖南的王德明和江西的李国华,两人都是入伍第三年的老兵。

那辆不明身份的黑色上海牌轿车出现在岗哨前时,王德明立即举起了示意停车的红旗。这是标准动作,每天他都要重复几十次。但这一次,情况有些不对劲。那辆轿车不仅没有减速的意思,反而似乎还加快了速度。李国华见状,立即跑到路中间,大声喊话示警。然而,轿车依然长驱直入,扬长而去。

这种情况在广州军区招待所极为罕见。王德明立即抓起值班电话,迅速向第二岗哨示警:"紧急情况!一辆黑色上海牌轿车强行闯岗,车牌被遮盖,情况可疑,请立即拦截!"

第二道岗哨距离大门约200米,由老兵张建国和新兵刘小河值守。这道岗位处在一个转弯处,地形便于拦截可疑车辆。接到警报后,张建国立即采取行动。他拉起了铁制路障,同时让刘小河持枪警戒。

可那辆轿车的表现更加出人意料。在距离路障还有十几米时,它突然一个漂移,擦着路障边缘,从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角度强行通过。张建国当场就惊呆了,他在部队服役五年,还从未见过如此技术高超而又大胆的驾驶。

"三号岗!三号岗!紧急情况!"张建国的声音通过电话传到了最后一道防线,"这车有古怪,驾驶技术极其专业,很可能是特种部队出身,请务必拦截!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第三道岗哨是招待所最后的防线,由班长周志强和战士李铁山把守。这个位置地势开阔,视野良好,是进入招待所核心区的必经之地。接到警报后,周志强立即命令李铁山架起了机械路障,自己则端起步枪,做好了战斗准备。

当那辆轿车出现在视线中时,周志强按照规程大声喊话:"立即停车!这里是军事管制区!再不停车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眼看轿车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周志强果断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三声枪响,精准地击中了轿车的两个前轮。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轿车这才被迫停了下来,而三个岗哨的战士们也都迅速集结到了现场。

就在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查看车内人员身份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车门打开,走出来的竟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带笑容的将军。这位将军正是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三、许世友将军的特别表扬

这场突如其来的"闯关风波",在广州军区招待所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场面。当许世友将军从那辆被击中轮胎的轿车中走出来时,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了。

在场的战士们立即立正敬礼,但每个人的手都在微微发抖。这种情况谁也没有遇到过:开枪打了司令员的座驾,这事情可大可小。然而,许世友却大步走到开枪的周志强面前,用他那独特的河南口音说道:"好样的!打得好!这才是我们解放军的好战士!"

随后,许世友当场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三个岗哨的六名战士外,还有闻讯赶来的招待所领导和警卫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在招待所的一号会议室举行,这个会议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许世友在会上详细询问了每一个战士处置突发情况的具体过程。从第一岗哨的及时预警,到第二岗哨的沉着应对,再到第三岗哨的果断处置,他都认真地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特别是对于最后开枪的决策过程,他追问得更为细致。

周志强向许世友报告说,在接到警报后,他们严格按照《军事设施防卫条令》的规定,先后采取了四个步骤: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示警射击,第三次瞄准轮胎,最后才是实施强制拦截。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0秒,但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到位。

听完汇报,许世友立即对警卫部门下达了三个命令:第一,给在场的六名战士各记一等功;第二,将这次事件的处置过程编入警卫部队训练教材;第三,在全军区范围内通报表扬这种严格执行军纪的典型事例。

消息很快传开,在军区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说这是许世友将军故意设计的一场考验,也有人说这是临时起意的突击检查。但不管是哪种说法,许世友的这个决定都在军区上下引发了强烈反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还专门找来了一位摄影记者,要求将那辆被击中轮胎的轿车拍照存档。这些照片被他带到随后的军区首长会议上,作为加强部队纪律建设的重要证据。他在会上说:"这些照片就是最好的教材,它们证明了我们的战士能做到令行禁止,不畏权势。"

为了扩大这次事件的教育意义,许世友还批准了一个特殊请求:允许六名战士将那三发子弹的弹壳保留下来,作为他们军旅生涯中最珍贵的纪念品。这些弹壳后来被镶嵌在一个特制的展示框里,放在招待所的荣誉室中。

这次事件后,许世友还专门修改了广州军区的警卫条例,增加了一条重要规定: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在进入重要军事设施时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程序,违者一律按军纪从严处理。这项规定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了军队严明纪律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许世友将军的历史往事

在这起轰动军区的"闯关事件"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许世友将军对军纪的严格要求,与他在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1940年,许世友在山东指挥部队作战时,曾遭遇过一次重大损失。当时,他带领部队在夜间行军,准备对日军据点发起突袭。由于一个岗哨因认出了首长的声音就放行,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盘查,结果让潜伏的日军特务混了进来,导致作战计划泄露,部队损失惨重。这次教训让许世友终身难忘。

1947年,许世友在华东野战军期间,又经历了一次类似事件。一天深夜,他微服私访,试图考察部队战备情况。当时有个岗哨认出了他,立即放行。第二天,许世友就将这个岗哨调到了自己身边,严厉批评道:"战场上子弹不长眼,敌人可能伪装成任何人。"

到了1951年,许世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次强调军纪问题。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严格的军事纪律。许世友经常向部队讲述,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下,仍然坚持按规定检查每一个进出阵地的人员,这种令行禁止的作风值得永远学习。

1962年,许世友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他下令在全军区范围内开展"军纪整顿月"活动,重点整治各类违反规定放行的现象。期间,他多次微服私访,考验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一次,他故意在深夜驾车接近重要军事设施,结果被哨兵拦下盘查,他当场就给那名哨兵记功。

1969年,许世友在广州军区主持工作期间,边境形势异常紧张。他在一次军区首长会议上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都必须遵守纪律。"为此,他专门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警卫制度,要求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必须随身携带证件,接受检查。

1975年发生的一件事,更能说明许世友对军纪的重视。当时,有个师级干部因为不愿意接受岗哨检查,强行闯岗。许世友得知后,立即下令将其降职处理。他在处理这起事件时说:"军队就是靠纪律站立的,谁破坏军纪,就是在破坏军队的根基。"

这些历史经历,塑造了许世友特殊的军事管理风格。在他看来,军纪不是一个简单的规矩问题,而是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和生存能力的根本问题。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宁可千次检查无事,不可一次疏忽出事。"

到了1978年,许世友已经在军队服役近五十年,但他对军纪的要求丝毫未变。这次"闯关事件",正是他多年来坚持严格军纪的一个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军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军队作风。

五、广州军区的长效制度

这次"闯关事件"在广州军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从1979年开始,广州军区在许世友将军的指示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是建立了"三查制度"。第一查证件,不论军衔高低,进入军事重地必须出示有效证件;第二查车辆,所有机动车都要登记备案,并接受安全检查;第三查物品,凡是携带的物品都要依规检查。这个制度在1979年2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军区第一个针对警卫工作的专门制度。

其次是推行"双岗互查制度"。这个制度规定,任何一个警卫岗位都必须由两名以上战士值守,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人执勤时可能出现的疏忽,也能防止因熟人情面而违反规定。这项制度从1979年4月开始试行,到当年年底在全军区推广。

第三项重要措施是设立"军纪监督岗"。在每个重要军事设施的出入口,都增设了一个专门的监督岗位。这个岗位的职责是监督其他岗哨是否严格执行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报告。1979年7月,第一批军纪监督岗在广州军区机关大院设立,效果显著。

1980年初,军区又建立了"岗哨考核制度"。每个月对所有警卫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考核内容包括执勤态度、查验程序、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考核结果直接与评功评奖挂钩,促使战士们更加认真负责地执行任务。

同年5月,军区推出了"首长带头示范制"。所有军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警卫规定,主动接受检查。许世友将军更是以身作则,每次进出都主动出示证件,从不走特殊通道。这种做法在全军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到了1981年,这些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军区专门编写了《警卫工作手册》,将各项规定和操作流程详细记录下来。这本手册后来成为其他军区制定类似制度的重要参考。

1982年,广州军区又增加了"应急演练制度"。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一次突发情况处置演练,内容包括可疑人员闯关、车辆冲卡等多个科目。通过反复演练,使各项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这些制度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间,广州军区未发生一起重大警卫事故。特别是在1981年的一次全军警卫工作检查中,广州军区的各项制度受到了总部首长的高度评价。

这些制度不仅在广州军区行之有效,还被其他军区借鉴采用。1983年,全军警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州军区的经验在会上作了重点介绍。许世友将军的"闯关事件"也被写入会议材料,作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这套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人民军队严明军纪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走进军营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些制度带来的严谨与规范。那些执勤的战士们,仍然保持着当年六名同志面对许世友将军时的那种一丝不苟。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