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讲过,说在三高之中,糖尿病是最可怕的,当时张医生的证据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三高之中是最多的。当时这个作品的阅读量非常大,有的平台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20万。
当然,点击量大并不是因为张医生的作品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个话题太有争议了,很多朋友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是情有可原的,本来,这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没必要争个孰对孰错。张医生只不过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个人观点,并不是非得说服在座的朋友。但是,有一位朋友的留言很有意思,他问张医生,除了并发症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三高之中最可怕的?
证据肯定是有的,咱们就说最简单的一点,在2年前的这个时间,张医生就发现,糖尿病是其他疾病的放大器,但凡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感染都比别人严重一个层级,死亡率也要高出一个层级。甚至可以说,糖尿病是重症感染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糖尿病在三高之中,也是最危险的。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其中,90%以上的病人都属于2 型糖尿病,这种类型更加危险,因为它经常合并多种代谢方面的异常,最常见的,就是合并血脂异常,我们都知道,高脂血症也是三高之一,对健康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位朋友,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就属于屋漏偏幅连夜雨,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患有2型糖尿病的朋友,他们的血脂异常有3个特点:
(1)空腹和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会使患病的朋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更容易患上急性胰腺炎,脂肪肝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胆结石、慢性肾病等问题,并且与老年痴呆和癌症有一定的关联。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被称为“好胆固醇”的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简单来说,这种物质水平高一些,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反之,如果低了,就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3)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是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恰恰相反,它被称为坏胆固醇,如果超标了,容易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病人,这种物质不高,是不是意味着它的威胁不大呢?
当然不是,2型糖尿病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虽然不太高,但是,它的性质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其中的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明显升高,这是一种对血管危害特别大的物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展。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讲,2型糖尿病朋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量虽然不大,但是危害却很大,如果不好好控制,后果同样是不堪设想的。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了解这些知识点,到底有什么用?张医生总在自己的作品中说: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大工治未病,与亡羊补牢比起来,防患于未然显得格外重要。前一天晚上,张医生还和一位急救中心的老大姐感慨,说我们现在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做的都不好,没有医生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患病的朋友对这方面的工作也很不理解。
更有甚者,有的朋友还会提出,你们医生就是想让我们多花钱,让我们没事就去医院看病检查,好赚更多奖金。朋友们不要以为张医生在说笑话,张医生有一位朋友,他父亲因为胆囊穿孔,引发重症感染,在张医生所在的科室进行救治,一波三折以后,老人顺利出院,后来,我们一起吃饭,这位朋友就反复跟张医生唠叨,你们那个月的奖金都是我开的,那都是我的钱。
这还是张医生好朋友的想法,那么在其他人中呢?这种想法想必会更加常见。但张医生想说的是,医生要想赚钱,最好的办法是治疗疾病,手起刀落,药到病除,即赚钱,又有成就感。而去做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做预防的朋友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他们感受不到预防带来的好处,感受到的只有预防带来的限制、麻烦和花费。张医生有一段非常喜欢的话,在现代世界里,做一个优秀的人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关键的知识、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一定的运气。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还需要一种能力来画龙点睛,那就是思考能力。
知识是学不完的,而思考能力能让知识触类旁通;意志力是有极限的,而思考能力能让行动抓住关键;运气是稍纵即逝的,而思考能力能让我们识别运气并学会借势。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和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本质上过的是两种人生。这段话表面上看,说的是人生,但放在健康领域,同样适用。
统计发现,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达标率低,所以,我们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朋友的血脂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到底应该怎么管,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咱们放到以后的作品中详细讲解。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