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是我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我叫刘秀英,今年68岁,老伴李国庆71岁。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吃过苦,熬过穷,辛辛苦苦攒下这些钱,就是想着老了图个安心。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勇,今年40岁,在外地做点小生意;一个叫小杰,38岁,是个工薪族,住在离我们不远的城郊。两个孩子小时候,我们没少为他们操心,尤其是经济上,供他们读书、结婚买房,钱像水一样流出去。好在他们都成家立业了,我们心里觉得值。老伴时常感叹:“孩子们现在日子不容易,咱们要是能帮衬点,咱就帮一把吧。”这话我听着舒坦,也认同。大儿子大勇最近总打电话诉苦,说生意不好做,资金周转不开;小儿子小杰也常常抱怨,孩子学费高,生活压力大。有一天,老伴端着茶杯坐在我面前,开口说:“秀英,要不咱把那200万分了吧。大勇100万,小杰100万,让他们宽裕些。咱住在老房子里,也没啥大开销,剩个养老保险,够用了。”我心里其实有些犹豫,但想到两个儿子确实过得辛苦,就点了头。钱分出去那天,大勇和小杰都来了。他们笑得比过年还开心。大勇一口一个“爸妈您真是雪中送炭”,小杰也是连声说“有了这笔钱,我们日子就好过多了”。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踏实,觉得自己和老伴是做了件好事。日子一天天过去,刚开始还挺平静。大勇偶尔打个电话问候,问我们身体怎么样;小杰一家周末还会来陪我们吃顿饭。可慢慢地,我发现情况变了。大勇电话越来越少,来得最多的是他朋友圈晒的旅游照片。他带着媳妇和孩子去海南,去云南,住的全是五星级酒店,看得我眼热又心酸。小杰倒是还常来,可每次都满嘴抱怨,说钱不够用,孩子补习班学费贵,问我们能不能再“挤挤”。“挤挤?”我看着小杰,心里火蹭地冒上来,“我们还有什么可挤的?200万都给你们了,咱俩老的养老都靠社保!”小杰被我说得不吭声,低着头抿嘴。过了一会,他突然抬起头,甩下一句:“当初你们既然能拿出200万,怎么就不能再多给点?现在生活成本涨成这样,你们老两口用得着留那么多干啥?”听了这话,我气得直发抖:“那是我们的养老钱!我们老了,万一生病住院呢?谁来管?”小杰摔门而去,留下我和老伴坐在沙发上面面相觑。日子越过越清冷。大勇几乎不再联系我们,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忙。我试探着问他是不是手头宽裕了,能不能每月给我们点生活费,话还没说完,他就不耐烦地说:“妈,我还有贷款要还呢,哪里顾得上你们。”我心里一阵寒凉。小杰那边更不用提,自从那次争吵后,他连家也不来了,逢年过节都是让孩子发个微信。去年冬天,老伴摔了一跤,胯骨骨折,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医药费花了将近20万,把我们的积蓄掏了个底儿掉。我那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我们这对老两口,已经没有后路了。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我站在窗口,看着昏黄的路灯和空荡荡的街道,心里翻江倒海。200万,换来了什么?换来了儿子的冷漠,换来了我们的孤独无助。老伴坐在床边,看着我叹气:“秀英,是咱们自己傻。我们以为给了他们钱,他们就会感恩,就会对我们好。可钱分了,心也分了。”我低头不语,眼泪一滴滴砸在手背上。后来,我鼓起勇气给大勇打了个电话。他接起来,声音淡淡的:“妈,啥事啊?”“你爸住院花了不少钱,咱们手头紧,你能不能回来帮帮忙?”我试探着问。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大勇的叹气声:“妈,我现在也不宽裕。你们不是还有社保吗?再说,小杰离得近,让他管吧。”我挂了电话,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再后来,我们不得不把老房子卖了,换了套更小的,省下些钱用来应急。这件事传开后,邻居们背后议论,说我们傻,把养老钱都给了孩子,最后还落得这么个下场。我听着这些话,心里说不出的滋味。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亲情从来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人心一旦被物质蒙蔽,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如今,我和老伴过着紧巴巴的生活,但我们学会了靠自己,不再对谁抱有奢望。或许有一天,孩子们会想起我们的好。但那时,我们可能已经走不动了。我只希望,等他们老了,也别像我们这样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