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中国国号讨论:83岁老先生说出观点,毛主席一听当场赞同!

宝宝聊过去 2025-01-06 17:10:44

这是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于1950年10月1日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纪念邮票。纪念邮票的发行,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庆祝,也是对历史的铭记。邮票承载的是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意义。

关于新中国国号: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

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国号的确定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个国号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背后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建立“新中国”的梦想与实践。党的二大曾提出“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设想,然而这一设想很快就夭折了。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推进,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命名构想的开端,然而,这一名称也带有明显的苏联色彩。

《新民主主义论》

直至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的设想,为新中国国名的命名奠定了基石。

解放战争的推进让中国共产党基本解放全国,但新中国的国号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最初提出的国名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然而在广泛协商后,一些代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简称应该是“中华民国”。最终,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协调,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名,这一名称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本质,也更加贴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在国号确定的过程中,简称问题引起了较大争议。尽管一些代表认为应该保留“中华民国”作为简称,但更多的代表则认为应该去掉这一简称,以体现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最终,经过周恩来等人的邀请和广泛讨论,大多数代表一致决定去掉“中华民国”的简称,使得新中国有了一个更为鲜明和贴近实际的国号。

这一段国号确定的历史,不仅是一次名称的更替,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主意识的觉醒和人民权利的体现。各代表针对国号的讨论和辩论,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各阶层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民主的追求。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智慧和决断,为新中国的命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名的确定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为共和国的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在新中国的征程中,国号的确立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民族自豪与团结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努力,书写新时代的华章,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国号确定的历史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出席政协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合影。前排左起,刘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毛泽东;后排左起,安子文、刘澜涛、李克农、陈云、彭真、徐冰、周恩来、陆定一、齐燕铭。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但是新中国的国号还迟迟没有确定,是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多人存有不同看法 。

北京六国饭店

为了解决这个争议,1949年 9月26日,周恩来等人在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召集了黄炎培、何香凝、司徒美堂等23名民主人士,请他们对国号发表看法。

宴席上,83岁的美侨领袖司徒美堂力排众议说:“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话音刚落,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马寅初、张澜、陈叔通等相继发言,都赞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上的态度形成了一边倒之势。

周恩来最后总结道:“我要把大家意见综合起来,送给主席团常委参考,并由主席团常委作出决定。”

《人民大宪章》

数日后,在政协大会最后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国号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让我们把时间拔回到1949年9月25日深夜,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周恩来等领导人邀请了众多辛亥革命的老前辈们,就是否保留“中华民国”作为国号的简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上周恩来站起来来了个开场白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叫请教长者,今天的会议就是如此,大家在讨论文件时都看到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个简称“中华民国”,对这个简称,大家有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

今天请各位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

我先说,黄炎培自告奋勇的说道:我国的老百姓教育很落后,他们感情上习惯了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政协三年一次,三年之后我们再把它去掉,这并无不可。

何香凝(廖仲恺夫人、著名民主人士)说道: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成果,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关于改国号的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能够继续用它,那也好,当然大家要是不同意,我也不坚持自己的意见。

83岁的著名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老先生站起来说:我没有什么学问,我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四个字,二十二年了,被蒋介石弄得是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啊!我们试问?共产党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就应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先生继续说道,国号是一个极其严肃和庄严的东西,一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要三年以后才改,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如果还叫“中华民国”,我们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是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这个国号也不敢改。我坚决反对用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要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

陈嘉庚(著名华侨领袖):我完全拥护司徒先生提出的主张,括号里的简称不伦不类,应该去掉。

对,我们要一竿子插到底,我也反对用简称。

毛泽东:好好好,大家的意见都很好,我也是赞成不要简称,就像刚才司徒先生说的,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

在这场历史性的会议上,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发表了犀利的看法和坚定的立场,他们的意见对于国名的最终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内战结束后的国家重建任务繁重,因此国名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语义问题,更是牵涉到国家形象、民族认同和政治走向的重大决策。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决断和智慧,最终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新中国的正式国名。

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如果当时的决策有所不同,新中国是否会以另外一个国号诞生?这个历史细节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