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光明日报》原总编辑,1957年被打成大右派,1966年离奇失踪

雅可谈过去 2024-11-08 14:45:09

1957年,中央开始反“右”斗争,并出现扩大化的趋势,先后有大约55万人被划为“右”派,这些人在1978年后绝大多数获得平反,只有96人不予改正,其中中央级5人,分别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和陈仁炳,他们被称为“五大右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五大右派”之一的储安平。

储安平是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储安平的童年充满了不幸,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撒手人寰,14年那一年,父亲也去世了,在祖母和伯父的抚养下,储安平平安且健康地成长起来,并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

1928年,19岁的储安平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就读期间,储安平喜欢上了文学创作,曾向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投过稿,还在《流沙》《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成为“新月派”后起之秀。

大学毕业后,储安平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曾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复旦大学教授和中央政治大学研究员,储安平以敢言著称,民国时期就发表过一些惊人之语,对国民政府的很多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比如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储安平提出了“国共民主多少与有无”的观点,说:

“老实说,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个自由还是一个‘多’与‘少’的问题,假如共产党执政了,这个自由就变成了‘有’‘无’的问题了。”

储安平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的进行,国民党大势已去,很多好人劝说储安平离开大陆,但他没有,因为储安平认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根本就是美国的附庸,与心中向往的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相差悬殊,储安平选择留下。

新中国成立后,储安平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新政协,并成为民盟和九三学社的成员,不但担任新华书店的副总经理,还在1952年被任命为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

1957年4月,在胡乔木的大力推荐下,储安平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号召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批评党的缺点错误,并在报纸上报道,人称“大鸣大放”,这一年的6月,储安平在统战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语出惊人,提出“党天下”的观点。

储安平说:

“这几年来党群关系不好,而且成为目前我国政治生活中急需调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据我看来,关键在‘党天下’的这个思想问题上。”

储安平提出“国务院12位副总理中无党外人士”,最后作出总结:“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

储安平发言之后的第二天,上海《文汇报》头版刊登了他的发言,《光明日报》社社长章伯钧看后钦佩不已,直言“储安平是个勇士。”

台湾和香港的一些反动报纸也为储安平喝彩,储安平才发觉自己闯了大祸,他感到“很沉重”,并交代与章伯钧、罗隆基的关系,还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向人民投降》的发言。

1957年8月,储安平被打成大右派,被撤职并送郊县劳动改造。

1966年“文革”开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评论,储安平成为被“扫荡”的对象,遭受多次批斗的储安平想要投河自杀没有成功,被押回九三学社进行看管,令人没想到的是,1966年9月上旬,储安平突然失踪,生死不明。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