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镶黄旗大臣写信给皇帝称奴才,为何被皇帝驳斥

岑岑说历史 2024-08-22 02:08:47

先说结论,不同的时期方式不同,要看具体的时代

1,顺治康熙时代,皇帝不管,大臣称奴才、臣的都有。

2,雍正乾隆前期,不管满汉一律称臣

3,乾隆二十三年后,满人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

下面分别讨论具体做法和改变的原因。

清朝的早期,皇帝不管,大臣称奴才、臣的都有。

奴才和主子原本不是用于皇帝和大臣的,而是旗主和旗民的。 在清朝的早期, 八旗分属于几个贵族。而皇帝本人只是二到三个旗的主子。

那时候几个旗主的权力非常大,他们对本旗人的控制很深。即便旗主被免职甚至杀头,他的旗必须由他的儿子或者侄子继承。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新的皇子慢慢变多,他们也需要旗份当旗主。 皇帝就把原来的老旗主的旗分割给新的皇子。 于是新的旧的加起来有几十个主子。 所以到了清朝中期以后,旗主太多了。 但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还是在的。 旗民遇到他们的主子必须自称奴才。

下面举个雍正的例子

康熙四十八年,四阿哥正式成为雍亲王。 按照惯例也划了很多旗人到他门下当奴才。 其中就包括原来就属于镶白旗的年羹尧全家。

当时年羹尧已经是四川巡抚,朝廷的二品大员。 不太把这个主子放在眼里。 雍亲王于是写信大骂他一顿“你父亲,你哥哥都在我面前称奴才,你算什么东西。平常的请安都没有。”

雍亲王痛骂年羹尧的信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主子奴才其实用途不仅仅在皇帝和大臣之间。 旗主和他们的旗人间也可以用。

皇帝统领上三旗,按道理说,只有上三旗和内务府的人才有资格在皇帝面前称奴才。 但是很多人为了拉近和皇帝的关系,在奏本里自称奴才。 皇帝对这种事情一般也不过问。

下面是二个康熙的包衣李熙发的奏折,康熙四十年用的是臣。 康熙五十六年用是奴才。 李熙是康熙的包衣奴才,典型的要自称奴才的人。但是他却叫的比较随意。

康熙四十年用的是臣

康熙五十六年用是奴才

雍正年间到乾隆早期。 一律称臣。

从前面的例子里可以看到。 主子不仅仅是皇帝还可以是王爷甚至入八分的公爵。 雍正自己当上皇帝后对这种行为及其反感。 多次下令削弱旗主和旗人间的关系。 同时要求天下大臣,不管满汉一律称臣。

下面有两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是满人,另外一个是汉八旗的人。

这个法海是满洲镶黄旗的人。

满洲镶皇旗法海

这个满文我翻译一下

奴才法海恭奏:

为请安事,奴才法海我跪请圣主万安。为此谨奏。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三

雍正圈起来的地方就是把奴才改成了臣。

下面是湖广总督,汉军正白旗的杨宗仁,称奴才被改了。

杨宗仁(汉军正白旗)

江南提督,汉军镶黄旗 高其位

汉军镶黄旗高其位

乾隆年间再次恢复奴才的用法

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再次修改做法。 汉人大臣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一律称臣。 满人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

乾隆三十八年, 武官不管满汉一律称奴才。 这样做是为了强化他们和皇帝的关系。

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末。

总结一下前文

开始的时候,奴才是旗主和他们的家奴之间的叫法。 但是很多人为了拉进和皇帝的关系,就自称奴才。 顺治和康熙对这种行为没有过多的干预。

但是到了雍正的时候, 他为了加强皇权,打击旗主和旗人的关系。 就下令禁止使用主子奴才的叫法,对皇帝必须自称臣。

到了乾隆时代, 皇权已经极其强大,没有人可以干预皇权。 但是平衡向另外一个地方倒去, 就是很多满洲大臣忘记自己的本分。 不但不会说满语,不会骑马。 取名都取汉名。 很多满人父子的第一个字都是相同的。 几乎都要变成他们的姓了。

乾隆对此做了很多整顿,其中一项,就是让满臣继续称奴才。 以让他们记得自己的本份。

清代大部分问题,就是出在这种拉扯上面,

既要学习汉人的优化文化,又怕丢失了自己落后的传统。

既要学习先进的火炮,又怕忘记早已没又半点用的骑射功夫。

最后搞得上上下下痛苦不堪,却又无济于事。

5 阅读:1442
评论列表
  • 2024-08-23 23:09

    西伯利亚辫子族,侵略中国屠城记录。 辽东之屠,赵州之屠,畿南之屠,保定之屠,三河之屠,昌平之屠,济南之屠,曹州之屠,沙镇之屠,归德之屠,大同之屠,朔州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开封之屠,泽州之屠,南阳之屠,许昌之屠,洛阳之屠,泾县之屠,徽州之屠,溪县之屠,徐州之屠,扬州十日,嘉兴之屠,南京之屠,嘉定三屠,昆山之屠,无锡之屠,金华之屠,舟山之屠,苏州之屠,海宁之屠,常熟屠杀,信丰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庚寅之劫,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赣州之屠,南昌之屠,平海之屠,邵武之屠,厦门之屠,永昌之屠,曲靖之屠,澄江之屠,潼关之屠,蒲城之屠,整屋之屠,泉州之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