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和四大野战军轮番交手后得出官方结论:林彪的四野战斗力最强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10-11 11:43:36

在如今的网络上,如果抛出“四大野战军中哪个战斗力最强”,一定是个讨论十分激烈的话题。因为以林彪为代表的第四野战军和以粟裕为代表的第三野战军各自都有大量拥趸。

从指挥艺术上来看,101和502的作战风格大相径庭,但是在战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更何况101与502并没有直接交手的机会,正因如此,三野的粉丝和四野的粉丝各不相让,争论旷日持久。

但就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不久的朝鲜战场,所有四个野战军的部队轮番上阵,和当时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美军真刀真枪地见了真章,来自敌人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斗力的高下。

仅从战例上而言,四大野战军各有出彩之处,三野在长津湖一战打得美军刻骨铭心,成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长津湖战役让美军刻骨铭心

二野在上甘岭一战成名,仅此一战就足以名垂青史;后来骁将杨勇指挥抗美援朝最后一仗金城战役,赢得干脆利索,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首次步、炮、坦协同作战的战例。

一野到朝鲜的主要是华北军区部队,63军在铁原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扛住了气势汹汹的4个美军师和一大堆仆从国部队,成了拯救整个志愿军的关键战役。

如今随着《志愿军》系列电影上映,“铁在烧”的铁原阻击战也成了中国大众家喻户晓,军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但无法否认的是,最早入朝和美军交手打出一系列经典战例,让美军深为忌惮的还是四野的部队。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这样写道:“由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是最强大的,其第十三集团军是因为过去的成就而被授予“铁军”称号的军队。第三野战军由陈毅指挥,作为一个整体,它并不特别强大,但它的第九集团军至少包括一支被认为是精锐部队的军队。”

沃克表示: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

所谓的“第十三集团军”即第十三兵团,其所属的38军,39军,40军,42军都是四野王牌部队。入朝前加上炮兵以及高射炮兵,工兵,战车等特种兵部队,总人数超过了22万。

早在东北野战军时期,民间就盛传“林总手下有五只虎”,指的是1纵、2纵、3纵、4纵和6纵,后来1纵、2纵、3纵整编为38军、39军、40军,即十三兵团占了“五虎”中的一大半。

不仅如此,在师一级序列中,当年四野有7个头等主力师,第十三兵团中就占了四个,也是一大半。

第十三兵团由邓华担任司令员兼政委,韩先楚、洪学智担任副司令员,这三位也是57位开国上将中排位靠前的,邓华第7,韩先楚第11,洪学智第20。

而且为了打好入朝第一战,当时的新中国为首批入朝的四野部队提供了尽可能充裕的物资保障。

邓华有元帅之才

以39军为例,基本做到了师有山炮营,团有步兵炮连和重迫击炮连,营有重机枪连和中口径迫击炮,装备60mm迫击炮的步兵连,装备2-3支冲锋枪的步兵班,在当时整个解放军战斗序列中堪称罕见。

虽然十三兵团的“万国造”装备和美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已经是彼时解放军装备水平的巅峰。

在第一次战役中,主要是第十三兵团的四个军各一部约7万人和约13万当面的“联合国军”交战,他们给美军造成的震撼是空前的。

美军自己的战史记载:1950年10月26日,南朝鲜军第6师的一个团远远超过了其他部队,抵达了鸭绿江边的楚山镇,就在同一时间,南朝鲜军第2军团的其他师同非常强大的中国军队遭遇了。

“遭到痛击的部队并不仅仅陷于大韩民国第1师,大韩民国第6师位于边境和靠近边境的各团也同样陷入了中国人的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连夜行军的志愿军部队

类似的厄运很快降临到美国人头上,11月1日,美军骑兵第1师所属第8团在云山被39军突袭,尽管骑兵第1师派出第5团前往救援,但依然遭到惨败,2个团共损失了1800多人。

然而美军2个团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南朝鲜军队在云山遇到的39军部队充其量就是116师一个师,双方的兵力对比接近1:1,结局却是美军遭到惨败。

这样的战果和后来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调集2个师消灭美军1个团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

在差不多同时期的黄草岭阻击战中,志愿军42军2个师阻击了三倍于自己的“联合国军”,124师坚守阵地13个昼夜,靠血肉之躯挡住了美军自以为傲的空中火力和坦克大炮疯狂进攻。

不同于云山方向的突袭和围攻,在东线黄草岭地区双方是堂堂正正地摆开阵势各出全力,装备远不如美军的志愿军硬是没有让美军占到任何便宜,这让狂妄自负的美国将军们感到不可思议。

死守阵地的志愿军

毕竟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在美军序列中也是一等一的部队,在其所属各师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志愿兵,这些人的战斗力比义务兵更强,作战经验也更加丰富。

指挥第八集团军的沃尔顿·沃克将军是巴顿将军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下属骑兵第1师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二战时期是巴顿将军的参谋长;

第25师师长威廉·基恩少将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二战中曾是布雷德利上将的参谋长,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则是基恩少将在西点军校的学长。

这些人都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而是经历过二战残酷考验的宿将,其指挥能力完全对得起当时所处的位置。

他们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除了过于自大,还有就是在朝鲜遇到了战略、战术和执行力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对手。

穿插中的志愿军

在更后面的三所里穿插战中,38军113师仅仅用了14个小时就在荒僻的山路上前进了70多公里,创造了人类轻步兵靠双脚能走出的巅峰速度。

我这么说吧,马拉松是42公里,精英级选手跑一个马拉松是4小时,跑完以后要休息3天;而113师的战士在每个人背负不少于10公斤装备的情况下差不多走了1.7个马拉松,平均1个小时就要走5公里山路,而且是毫不停歇地走14个小时,这已经超出了人类生理的极限。

更何况113师的穿插不是背着午餐郊游,在这一路上他们还遭到了南朝鲜、土耳其军队的阻击,并迅速击溃了敌人。

按照美军的理解,当年罗马军团的标准是在5小时内走完20英里(约32公里),24小时内走完50英里(约80公里)已经是步兵负重行军的极限。

由于113师先后抢占了龙源里、三所里,美第二十五师、第二师和土耳其旅全部,美骑兵第一师、南朝鲜军第一师各一部的南逃退路瞬间就被截断,志愿军这样突然的闪现让对方感到猝不及防。

载入史册的穿插

此时113师的阵地薄到一发子弹都能贯穿,但这么多“联合国军”士兵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却愣是没有打穿志愿军的防线,只好丢弃了所有重装备,翻山越岭向安州方向撤退。

接二连三的惨败迫使美军不得不详细了解了当面对手的情况,直到这时他们才了解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些怎样可怕的对手。

在大致于1980年代成书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三卷中,美军是这样叙述四野的:

“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在1949年中共从国民党手中夺取对中国大陆控制的重大胜利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部分部队从满洲一直横扫到中国南部……第四野战军在从满洲一直打到海南岛的所有战斗中,从未有过大的失败。”

在认真研究了解放军的构成之后,美国的学者们作了以下结论:“首先干涉朝鲜战争的是中共军队最有战斗力的第四野战军的部队。”

确实没有遇到过打法这么凶的敌人

注意他们说的是“中共军队最有战斗力的四野的部队”,而不是“四野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这两句话的含义截然不同。

美军的专家们是清醒的:他们知道贬低对手一文不值充其量只能证明自己也是个菜鸟,败在如此可怕的军队手下才能证明美军输得不冤枉。

只能说,当年在朝鲜战场志愿军的每一支部队都竭尽自己的全力,并打出了对得起祖国和人民的战绩,但能够赢得美军从内心敬畏的,还得是四野的部队。

8 阅读:1694
评论列表
  • 2024-10-11 15:27

    “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是战神林彪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本来应该由师、团一级,至多不超过军一级的军事主官概括总结出来,却有劳他这位总司令来完成这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在他沉默寡言、惜言如金的背后,对这些战术原则的贯彻却长了一张“婆婆嘴”。四野部队中的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相当突出。其实,六大战术原则中,只有“三三制”是纯战术的,其他则偏于战役,当然是在战术基础上的战役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彪还是中国现代战争意义上的“大数据”鼻祖:攻击锦州能把兵力配置精细化到营一级;在胡家窝棚的仓促遭遇战斗中,仅仅根据战斗缴获中:被俘人员官兵的比例(官>兵)、长短枪的比例(短>长)即推断出此地为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这些功力恰与40年后,以色列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战争指挥》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种实力和战功,即使受他“叛逃”事件的影响,在历次裁军中,四野部队得到保留的最多,重点建设的部队最多。

  • 2024-10-11 21:46

    让敌人胆寒,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点赞]

  • 2024-10-11 23:14

    毛主席曾经评价林彪元帅:善打硬仗恶仗[点赞]

  • 2024-10-11 19:13

    点评的好,有心了

  • 2024-10-11 20:41

    林彪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