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弟弟率部起义,46军提议他当师副政委,罗荣桓:他不够资格

有范又有料 2025-01-12 23:33:13

1949年,罗荣桓率四野大军南下,解放华中、华南。

全国解放事业接近尾声,罗荣桓没有放松,出任华中局第二书记。一天,罗荣桓正在伏案工作时,接到46军军长詹才芳的电报。

詹才芳在电报中提到46军的一项拟任状,詹才芳提议,由刚刚率部起义的罗湘出任46军137师副政委。

罗湘是衡东地方武装领导人,手下8000名士兵,全部编入46军。按理说,罗湘贡献巨大,当个师副政委绰绰有余。可罗荣桓接到电报后,回复一句话:他不够资格,先去学习。

罗荣桓和六弟,一个当红军,一个当国军

说起来,罗荣桓和罗湘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是亲兄弟,罗荣桓在家里排行老五,罗湘排行老六。

罗荣桓出生在衡东的一个名门望族,家里兄弟姊妹8个。罗湘只比罗荣桓小3岁,因为年龄相仿,兄弟俩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少年时期的罗荣桓,是家里最有出息的,考上了青岛大学。1926年,罗荣桓大学毕业,决定投身军旅,报考黄埔军校。

大家都知道,出现在历史镜头里的罗荣桓,一直戴着眼镜。他是近视眼,考黄埔的时候,因为眼睛的原因,没有通过考试。

罗荣桓虽然与黄埔无缘,但考虑到当时广州革命氛围浓厚,他给弟弟罗湘写信,邀请他来广州报考。罗湘果然有两把刷子,同年10月,他顺利考入黄埔,成为蒋介石的“门生”。

不久后,罗荣桓回家乡衡山,发动农民运动去了。1927年,他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经历过三湾改编,登上井冈山。

六弟罗湘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黄埔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成了国军的一个排长。1929年,罗荣桓在闽西指挥红军作战的时候,听说六弟参加了国军,于是给他去了一封信。

罗荣桓的意思很简单,国民党与人民为敌,与红军为敌,这样的队伍不值得待下去。罗荣桓劝说罗湘离开国军,如果没地方去,回家种田也好。

可罗湘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认为国共两党只是政见不同,在哪建功立业都行。于是他拒绝了五哥的提议,继续留在国军。

46军建议他当副政委,罗荣桓:他不够资格

罗湘在国军服役十几年,眼看同学们都升官发财,他还只是个排长,产生了不满。1946年,他找到上级领导,提出脱离国军,回家发展事业。上司认为他人才难得,批准他转业,回衡山铁路局当了一名科长。

罗湘本打算在老家干一番事业,可他上任后,亲眼目睹国民党内的腐败现象,鱼肉乡里,实在看不下去。1948年,罗湘辞去一切官职,回家务农。

当时已处于解放战争后期,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衡山百姓民不聊生,被地主恶霸欺压,被国军抓壮丁。罗湘这才意识到,当年五哥参加红军的选择多么正确,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詹才芳

为了反抗欺压,罗湘利用罗家在衡山的影响力,拉起一支队伍。他熟悉国民党的情况,与国军作战,屡屡取得胜利。到1949年,他率领的地方武装有8000人马,上千条枪,甚至还有迫击炮等重武器。

1949年夏,四野大军解放湖南,詹才芳率领46军进攻衡山。罗湘听说五哥领导的队伍回来,立马与46军取得联系,率领8000人起义。

随后,罗湘协助46军作战,解放衡山,在战役中立下大功。直到战役结束,罗湘才表明自己的身份,詹才芳这才知道他是罗荣桓的亲弟弟。

论功行赏的时候,詹才芳决定将罗湘的部队编入137师,由罗湘担任副政委。

罗荣桓收到詹才芳的电报后,对第一条建议表示认可。他回复说,支持地方部队改编,但一定要加强教育,让起义官兵认识到解放军是人民的武装。

对于弟弟罗湘的任命,罗荣桓却有着另一层考虑。他对通讯员说:“罗湘连党员都不是,怎么当副政委?”

随后罗荣桓又给詹才芳回电,说:“罗湘不够资格,要先去学习,改造思想,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说。”

明明能当副政委,却被派去改造,罗湘心情失落,多少对五哥有些不满。但他还是接受了五哥的建议,进入中南军政大学深造,后派往河南工作。

不搞特殊,临走前问儿子:为什么要回来

这就是罗荣桓,他身为党的高级干部,从来不搞特殊,亲弟弟也不例外。

不仅是罗湘,罗荣桓的亲哥哥也讨不到任何好处。一年春天,哥哥来北京看望罗荣桓,罗荣桓反应冷淡,草草将哥哥打发了。

不久后,一个老乡从衡山到北京,专程看望罗荣桓。这个老乡在老家的时候,帮了罗家不少忙。罗荣桓很感激,不仅设宴款待老乡,还安排秘书带老乡游览北京各处景点。

儿子罗东进很不理解,问罗荣桓:“大伯是你的亲人,你为什么对他态度冷淡?老乡只不过是老乡,爸爸为什么对他如此热情呢?”

罗荣桓耐心解释说,老乡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是阶级兄弟,而且帮过罗家忙,比亲人还亲。可那些亲戚呢,干革命的时候,他们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国民党找麻烦。如今解放了,亲戚想来占便宜,享受好处,这行不通。

罗东进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其实在罗东进的成长过程中,就多次见识过这位元帅父亲的“厉害”。

罗东进出生于1939年,当时罗荣桓正率领八路军115师进军山东,于是给儿子取名“东进”。因为斗争形势复杂,罗东进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头,是在鲁西南的老乡家长大的。

全国解放后,罗东进随父母进京,生活安定下来。但罗荣桓对子女们管教严格,下达三条命令:不要脱离群众;不要有优越感;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罗东进和妹妹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离家远,只有每个礼拜六回家。父亲罗荣桓特意定了一条规矩:不准使用家里的小车。

兄妹俩每次回家,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公共汽车回家。一次兄妹俩下课晚了,错过最后一趟公交,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罗东进只好请老师联系家里,派轿车过来接。

罗东进和妹妹刚进家门,就遭来父亲一通责骂。罗荣桓说:“小汽车是组织派给我工作用的,怎么能处理家里的私事呢,这样不好!你们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以后怎么凭本事吃饭?”

后来有一次,兄妹俩又放学晚了,没赶上公交,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回家。罗荣桓等在家里,看到灰头土脸的两个孩子,欣慰地说:“这样做很好。”

1959年,罗东进凭借自身努力,考上了哈军工。两年之后,罗荣桓在百忙之中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教导:要牢记“靠自己吃饭”,要多看看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963年冬,罗荣桓病危,陷入昏迷之中。罗东进得知后,立马请假回北京看望。一天,罗荣桓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儿子在身边,惊讶地问:“现在学校没放假,你学习任务重,为什么要回来?”

得知内情后,罗荣桓叹了一口气,最后一次教导儿子:“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儿子,对自己的要求要更加严格.......”

这年的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一颗帅星就此陨落......

4 阅读:1524
评论列表
  • 2025-01-15 14:43

    小编,你连啥叫“起义”都搞球不清?

  • 2025-01-14 22:22

    君今不幸辞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