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常导致患者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中医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散寒通窍、补阳固表等方法,为鼻炎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以下是三种常用的鼻炎方剂,它们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鼻炎患者。(文章仅供参考,请勿自行模仿用药,在必要的是时候要及时就诊)
一、苍耳子散加减
方剂组成:苍耳子(炒)、辛夷、白芷、桔梗、陈皮、甘草等。
功效:散风寒、祛湿邪、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风寒型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方解:苍耳子散以苍耳子为主药,散风寒、通鼻窍;辛夷、白芷辅助散风邪、通鼻窍;桔梗、陈皮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协同作用,共奏散风寒、祛湿邪、通鼻窍之功。
加减用药:头痛剧烈者,可加川芎、蔓荆子以活血止痛;鼻涕量多者,可加茯苓、泽泻以利湿化痰。
二、玉屏风散合桂枝附子汤
方剂组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与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枣)合方。
功效:益气固表、温阳散寒、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肺脾气虚、风寒犯鼻型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乏力、舌苔白腻等症状。
方解: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两方合用,既能增强免疫力,又能散寒通窍,有效改善鼻炎症状。
加减用药:鼻涕量多且清稀者,可加苍耳子、辛夷以通鼻窍;咳嗽、咳痰者,可加杏仁、半夏以宣肺化痰。
三、小青龙汤
方剂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白芍、五味子、半夏、炙甘草等。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型鼻炎,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等症状。
方解: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发散风寒,细辛、干姜温化寒饮,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半夏、炙甘草化痰止咳。全方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鼻窍之效。
加减用药:头痛剧烈者,可加白芷、川芎以活血止痛;鼻塞严重者,可加苍耳子、辛夷以增强通鼻窍作用;咳嗽、咳痰量多者,可加茯苓、杏仁以利湿化痰、宣肺止咳。
医案分享:
姓名:小发(化名)年龄:8岁性别:男
就诊时间:2023年11月
主诉:鼻塞、流涕反复发作半年余,近期症状加重,影响夜间睡眠。
病史概述
小发自半年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症状,初时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未予重视。后症状反复发作,尤其在冷空气刺激或季节变换时加重,伴有轻度头痛,嗅觉略有减退,夜间睡眠因鼻塞而翻身不安。无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西药喷鼻剂及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即复发。
中医四诊
望诊:面色稍白,鼻黏膜充血,鼻腔内有清涕。闻诊:语声清晰,无特殊气味。问诊:鼻塞、流涕,遇寒加重,无发热,偶有咳嗽,痰白稀,饮食尚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切诊:脉象浮紧,舌苔薄白。
根据四诊合参,小发之病属中医“鼻窒”范畴,辨证为风寒外袭,肺窍不利。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鼻窍不通,故见鼻塞、流涕;遇寒加重,脉象浮紧,舌苔薄白,均为风寒外袭之象。
根据患儿情况采用苍耳子散加减。
方子组成包括苍耳子(炒),辛夷(包煎),白芷,桔梗,陈皮,甘草,荆芥穗(后下),防风,细辛(后下)等。
加减:在原方苍耳子散基础上加荆芥穗、防风以增强祛风散寒之力,细辛温通鼻窍,且能助荆芥、防风发散风寒。
治疗过程与效果
首次复诊(一周后):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改善,头痛消失。舌苔薄白,脉象浮缓。继续原方治疗。
二次复诊(两周后):鼻塞、流涕症状基本消失,平和偶有少量清涕,无其他不适。舌苔淡红,苔薄白,脉象。考虑病情稳定,将细辛用量减至2g,继续巩固治疗一周。
随访:一个月后电话随访,小发鼻塞、流涕症状未再复发,夜间睡眠良好,精神状态佳。
不难看出,苍耳子散加减方在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中,尤其是风寒外袭型,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散寒通窍、宣肺理气的作用,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根据患儿体质及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药物,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