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明明脾胃虚弱,体内有寒有湿,但吃过健脾的、祛湿的,补气的,养血的,像参苓白术散、四君子、健脾汤等,老是没什么效果,有些甚至吃多了还会出现上火问题。在我看来啊,这种情况多半是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补阳气。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中医上,脾的运化需要一个干燥温暖的环境,也就是说它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脾才能发挥最好的功能。脾胃就像一口锅,不管你吃什么东西,如果温度适宜,水谷就能得到很好腐熟运化,一旦脾胃这口锅的火气出现了不足,也就是阳气不够了,脾失健运,身体就会出现身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变差,消化不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大便稀软等情况。
那这个时候,等于脾胃的运化能力非常差,已经连正常的食物都不能完全运化,更别说一些滋腻的补药进去,吃再多也就很难起效了。
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而折寿。人体的阳气就像太阳,不仅有温煦的作用,还有推动的作用。在生活中,一到阴雨天,人就容易阴郁精神不足,干啥都没好心情,身上也总没劲,困重,一些风寒湿邪导致痹症还容易加重。但太阳一出来,人立马就会变得有了精神,身上那些疼啊痛的症状减轻了。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了阳气的结果。
懂得了这个道理,在调理脾胃相关疾病的时候,可以在健脾、或祛湿、或养气血的时候,最好能搭配一些温阳补阳的药物,比如在党参、白术、陈皮等药物的基础上,搭配黄芪、升麻、桂枝等,升发脾胃阳气,恢复脾胃主运化的能力,同时再配合一些风药,如防风、羌活、白芷、麻黄等,把风寒湿邪等阴邪一并给驱散掉。
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医院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