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创汽车:从辉煌到落寞的兴衰之路!

农民秀燕 2025-01-17 10:38:52

合创汽车:从辉煌到落寞的兴衰之路

在汽车行业的舞台上,有一家车企曾备受瞩目,它就是合创汽车。这家车企的故事可谓跌宕起伏,充满了各种爆点话题。

合创汽车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2018 年,传统车企巨头广汽集团与在新能源领域崭露头角的蔚来汽车携手,成立了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便是合创汽车的前身。当时,这一跨界合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都期待着这两个强大的伙伴能擦出耀眼的火花。

首任 CEO 廖兵拥有 25 年汽车行业经验,为合创汽车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管理团队,让外界对其寄予厚望。2019 年,合创汽车推出了首款车型 007。然而,这款车却遭遇了尴尬处境,全年销量不到 1000 辆,与预期的 1.5 万辆年销目标相差甚远。

为了扭转局面,合创汽车推出了定位更亲民的 Z03 车型,但其性价比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而且,合创汽车的产品线虽然覆盖了轿车、SUV 和 MPV,价格区间从十几万到四十万不等,但销量始终不佳。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 年和 2023 年,其年销量均未突破 2 万辆。

在营销策略上,合创汽车也引发了不少争议。2021 年,它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购车款,成为 “中国首家”,但很快就因未取得金融监管许可而发布致歉声明。此外,合创汽车曾承诺 “车辆因宁德时代 811 电池起火将整车全赔”,这一做法虽看似对消费者有利,却引发了与供应商的矛盾。

2023 年,合创汽车还推出了 “全员销售” 计划,要求除特殊岗位外的所有正式员工至少卖出 1 台车,否则面临扣工资的风险,这引发了员工的强烈不满,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合创汽车的融资历程也并不顺利,公开融资仅有两轮。第一轮是珠江投管加入,联合广汽增资 24.05 亿元;第二轮是广汽和广汽埃安在 2023 年投资 6 亿元。随着业绩持续低迷,股东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广汽集团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昊铂品牌,蔚来汽车则撤资合创,转而推出面向主流市场的乐道品牌,合创汽车逐渐成为了 “弃子”,资金链临近枯竭。

合创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当时广汽与蔚来宣布合作。2019 年发布全新品牌 “合创” 后,次年便交付了首款产品合创 007。然而,这款车由于售价过高、不及市场预期,并没有一炮而红。再加上后续营销不佳,以及蔚来的退出,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2021 年,合创汽车引入珠江投管集团,完成了跨产业的增资扩股。之后虽然增加了产品布局,包括原有的合创 007,还有合创 Z03、合创 A06、合创 V09 等,覆盖了全乘用车领域,但始终没有一款产品能真正火起来。

在技术方面,广汽虽能提供一定支持,但广汽埃安自身在乘用车市场的网约车标签浓厚,尚未完全打入家用市场,带着合创汽车奔跑也力不从心。而在品牌知名度上,大部分消费者可能都不知道合创汽车是谁。

从 2024 年开始,合创汽车的经营问题不断涌现。其被冻结股权数额合计超 2.04 亿元;上海分公司员工被全面裁撤,拖延赔偿金;高管还被 “限高” 等。种种迹象表明,合创汽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合创汽车的失败,首先源于其 “借鸡生蛋” 的商业模式。比如,2020 年推出的首款车型合创 007,本质上是蔚来 ES8 与广汽埃安 LX 的 “拼接版”,这种 “换壳式” 产品未能打动消费者。后期的合创 Z03 依旧是类似翻版设计,进一步削弱了品牌吸引力。2022 年底推出的 A06 虽在设计上有所改进,但此时市场已被其他头部品牌牢牢占据,合创难以与之竞争。

此外,合创汽车的产品缺乏智能化技术和长续航等核心卖点,在中高端市场和性价比市场都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资金链断裂也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拖欠供应商货款到暂停员工年终奖,再到多条股权被冻结,合创汽车的信用体系逐渐崩溃。

合创汽车的案例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仅靠噱头营销和资本加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产品原创力、技术突破力和市场洞察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愈演愈烈,像合创这样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品牌,在大厂的博弈中逐渐被淘汰。而一些头部玩家如蔚来、小鹏和理想,凭借清晰的品牌定位和技术积累,正在巩固其领先地位。同时,传统车企支持下的 “创二代” 品牌如岚图和阿维塔等,也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策略逐渐崭露头角。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更为明显的分化趋势。头部品牌将通过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品牌若无法实现差异化,将被市场逐步淘汰。

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变革中,合创汽车的兴衰令人唏嘘。它曾经怀揣着雄心壮志,却在激烈的竞争中迷失了方向。而广汽集团在兜底合创汽车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例如与华为合作,企图打造全新汽车品牌。

然而,合创汽车的倒下并不只是个例,它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优胜劣汰的现状。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浪潮中存活下来,成为最后的赢家。至于下一个倒下的新势力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