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朱德等老帅如何看待自己的元帅头衔?贺龙一番话发人深省

历史在现 2024-11-13 11:50:20

1955年,解放军迈向现代化,首次举行盛大授衔仪式。朱德等十位杰出将领荣膺元帅,粟裕等十位将领则被授大将军衔,标志着人民军队新篇章的开启。

自1988年重启军衔体系,我军顶峰荣誉定格于上将,昔日十大元帅与十大大将的辉煌,已成历史绝笔。

1955年,多数开国元帅皆以淡泊之心待名利,对元帅军衔并不看重,更有甚者,主动上书党中央,请求减衔或放弃评选,展现了非凡的高风亮节。

为何这些统帅与将领们淡泊名利,我们又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何种精神养分?

【朱老总成为开国元帅之首,却认为功劳属于所有战友】    

在十大元帅中,朱德元帅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资历脱颖而出。作为人民军队终身总司令,他无疑是最年长、最具威望的一位。

朱德,诞生于1886年,自1912年云南讲武堂学成后,毅然投身辛亥革命洪流,由此踏上了漫长而辉煌的军旅征途。

朱德初随孙中山反清,又随蔡锷抗袁,然军阀纷争中,目睹旧军腐朽与内战民苦,遂转信马列之道。

1927年南昌起义之际,朱德虽挂名五方面军三军教导团长,实则肩负重任,仅以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之姿,巧妙牵制反动军官,为起义大局争取宝贵时机。

面对起义军南征受挫,朱德挺身而出,成为唯一坚守的师级将领,毅然集结残部八百余众,重燃希望之火。

他采纳毛主席“三湾改编”之精髓,铁腕强化党对军队的掌控力,率此精锐之师,毅然踏上井冈山征途。

朱德上井冈山,成为众多开国将帅共识的转折点,若无此壮举,毛主席秋收起义的星火或将难续辉煌。    

朱德与毛主席携手,人民军队日益强盛。其资深年高,备受年轻将士敬仰,犹如慈父。在军中,朱老总之地位坚如磐石,无人可撼。

1955年,朱德身为人民军队总司令与中央军委副主席,荣获元帅之首衔,却心无波澜,尽显谦逊本色。

他言及天下归属,强调非一人之功,乃全党同志与民众携手共创。首功应归于广大人民,他们是真正的缔造者。

朱德深情吐露心声,高度肯定毛主席创立的人民军队理念及民众的无私援助,正是这些铸就了人民军队的茁壮成长与最终辉煌。

植根血脉的"人民军队为人民"之魂,历经岁月洗礼,被一代代英勇将士深植于心,持续传承,熠熠生辉。    

【彭德怀说他不喜欢那块牌牌,还要求侄子降低评衔】

除了朱德元帅,资历之深厚在开国将帅中无人能及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生人,曾历旧军洗礼。直至1928年,他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引领平江起义,铸就红五军辉煌。

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后,彭德怀独挑副总指挥重任,1936年初更荣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地位显赫。

抗战时期,朱德总司令稳守延安,而彭德怀将军则实际肩负起八路军领袖之责,成为最高指挥官。

抗美援朝烽火起,毛主席深谋远虑,独识彭大将军能统率多元雄师。故人民志愿军帅印,非彭德怀莫属。他毅然挑起重担,终不负众望,战功赫赫。    

彭德怀身居高位,却秉持耿直本性,对奢华生活不以为意,反而执着于简朴之道,其严格自律乃至让部下心生敬意,感叹不已。

1954年,新中国国防部诞生,彭德怀将军荣耀就任首任部长,次年,他名至实归地荣膺我军第二元帅之衔。

彭德怀对浮华的表彰不以为意,坦言自己既非钟爱那元帅之名,亦不认为自己够格,若真需评定,恐怕连“将”亦难称。

然而,这并非个人私事,若忽略某些元帅,则可能令后续评定陷入僵局,难以推进。    

彭德怀不仅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更要求侄子彭启超主动降低军衔。这种对内以身作则、对外树立廉洁榜样的事迹,彰显了彭德怀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境界。

1955年,他亲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恰逢彭启超重返军营。他向院长询及彭启超应授何军衔,表达了对人才的重用之意。

院长强调,彭启超自1945年投身革命,凭借卓越表现与正规教育,荣获上尉军衔,此乃实至名归,无丝毫偏袒之嫌。

然而,彭德怀听后面露不悦,他坚持己见,主张应授予对方中尉军衔,以彰显其功绩与地位。

彭启超心有不甘,觉遭不公,彭德怀则循循善诱,强调身为干部之后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徐向前认为当不当元帅无所谓,认为牺牲的战友更值得做元帅】

朱老总与彭老总对评选的态度显得淡泊,而徐向前元帅甚至曾期望不被授予军衔。

徐向前,这位出生于1901年的北方汉子,在十大元帅中颇为引人注目。他曾于1926年考入黄埔一期,蒋介石虽曾与他深入交谈,却未能充分识才。

1927年,徐向前在广州起义后转战鄂豫皖苏区,迅速崛起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尽管年岁尚轻,他展现的庞大军团指挥才华,在红军时期堪称翘楚。

历经持久战火,他身躯渐衰,解放战时仅能在山西与阎锡山部迂回斗智。凭微薄兵力,终破阎锡山三十载构建的晋绥军防线,将其彻底击溃。

1955年,党中央综合考量徐向前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卓越贡献,毅然决定授予其元帅殊荣,彰显对其功勋的高度认可与尊敬。    

徐向前闻知中央意向,亲笔致信毛主席,恳请免授军衔,言明:“革命既已成功,元帅虚名于我如浮云。”

他私下向身边人感慨,我们都是侥幸存活的,众多战友却英勇捐躯。若他们仍在,那元帅、将军的荣衔定当归他们所有。

徐向前的此番言论,彰显了他一贯的崇高品德与气度,更透露出他对革命战争严酷现实的深刻体认。

红四方面军时期,徐向前屡遇上级不幸离世,此际遇促使他迅速崛起,终成该军核心领导。    

红四方面军长征初拥八万雄兵,然盲目南下四川、三渡草地及西征损耗巨大,至八路军129师改编时,仅余一万三千将士。

晋冀鲁豫野战军,源自解放战争初期的129师,昔日雄兵近40万。刘伯承、邓小平引领主力深入大别山,历经近两载,方重振旗鼓,兵力恢复至30万众。

目睹战友纷纷倒下,尤其是众多英勇牺牲,徐向前深感痛心与惋惜。因此,他谦逊地认为,与那些英勇献身的同志相比,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    

【罗荣桓不慕名利,主动请求降低评衔】

罗荣桓,在十位元帅中独树一帜,他谦逊地认为自己不应获此殊荣,缘由在于其革命前未曾涉足军旅生涯,这样的背景更显其功勋之不凡。

罗荣桓,1902年生,自1926年投身革命,深耕农运。1927年秋,应党中央召唤,毛主席发起秋收起义,罗荣桓依托农民武装,尽显才华。

在井冈山岁月,罗荣桓与林彪并肩作战,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先驱与卓越领袖,他淡泊名利,始终勤勉尽责,忠实执行党中央的各项部署。

1938年初,林彪突遭不测,身负重伤。罗荣桓,时任115师政治部主任,旋即于当日午后2时,分电八路军总部与毛主席,急报林彪伤情,并恳请速定代理人选。    

毛主席在当日24时回复罗荣桓,决定由他自己暂时兼任林彪的师长职务。然而,朱德和彭德怀在此前六小时已向蒋介石提出建议,认为应由343旅旅长陈光暂代该职务。

罗荣桓接获毛主席与另两位首长相异指令,毅然电复力挺陈光。他舍师长之尊,顾全大局,此举传为八路军抗战时期高层将领之美谈。

1955年,罗荣桓,时任总政治部及干部部双料部长,手握全军军衔评定大权,得知自己名列元帅候选,旋即致信党中央与毛泽东,表达谦逊之情。

他谦逊地自述,于1927年后投身革命,相较于其他元帅,入伍较晚,自觉对革命贡献有限,故恳请不授元帅军衔,并愿接受更低级别的评定。    

主席阅信后赞誉:罗荣桓同志,我军政治工作之楷模,自秋收起义至井冈山之老将,一生淡泊名利,与林彪并肩屡建奇功。

荣获元帅称号后,罗荣桓对身旁亲信淡然言道:“此衔不仅是荣耀,更是党中央与人民对政治工作于军中重要价值的深刻认可。”

历经数十载风雨,我军屡克强敌,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对手皆成手下败将。此番辉煌成就,离不开先进政治工作的卓越贡献。    

【叶剑英提出降衔,还说叶挺更有资格做“叶帅”】

在十大元帅中,叶剑英与刘伯承曾轮流担任我军总参谋长一职。

叶剑英,这位1897年出生的杰出人物,早在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革命政府之际,便于1922年被委任为警卫营营长,展现了他的非凡才能。因此,有人称赞他是唯一一位得到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共同赏识的人。

尽管在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多次试图拉拢叶剑英却未能成功,但他后来对下属强调,务必避免与叶剑英产生冲突。

叶剑英虽未直接投身南昌起义烽火,却以四军参谋长之姿,幕后运筹帷幄,助力起义军灵活调度,功不可没。

脱离广州起义,他矢志不渝,长期坐镇红军、八路军及人民解放军总参谋之职,堪称毛主席与朱老总不可或缺的智囊。    

1955年全军评衔,目睹彭德怀、罗荣桓的元帅名单报告,他深思熟虑后,于其上添注:“恳请将我定位大将,此乃历史之裁断,我心所愿。”

叶剑英甘愿屈尊,源于他深思熟虑:身为总参谋长,他久居后方,未若其他元帅亲临前线,统帅大军浴血奋战。此决定,实乃自我审视与战略考量的结晶。

他曾私下坦言,若叶挺将军尚在人世,他甘愿让出“叶帅”之名,以表敬意。

叶剑英虽未获中央批准元帅之请,然其主动辞让之举,尽显革命军人之高尚风骨,令人敬仰。    

【贺龙为革命牺牲巨大,评衔时肺腑之言发人深省】

对十大元帅中的评衔,贺龙有着独特的感慨。

贺龙,1896年生人,二十岁风华正茂,仅凭三把菜刀,便智取盐卡枪械,聚拢贫苦兄弟,英勇地拉起革命首支队伍,踏上征途。

在军阀割据的年代,贺龙率领的部队于1927年崭露头角,随后被整合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虽然汪精卫与蒋介石纷纷希望纳入麾下,但贺龙对高官厚禄毫无兴趣,他早已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致力于解放劳苦大众,开创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贺龙凭借在国军中的威望,成为南昌起义的灵魂指挥。然而,南下征途中,起义军遭受重创,贺龙多年心血所铸的队伍近乎覆灭,令人扼腕。

贺龙未因困境而消沉,毅然返归故里,重组队伍,后逐渐壮大为声名显赫的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1934年,肖克率红六军团抵湘西,与贺龙部会师。贺龙统率红二、六军团,转战湘西,助中央红军。随后,军团历经长征抵陕北,兵力几无损,获毛泽东高度赞誉。

抗战烽起,贺龙勇任八路军120师师长,然齐会村一役,不幸遭日寇毒气弹所袭,伤重难支。此后健康日衰,党中央体恤,遂调其返陕北休养。

解放战争期间,鉴于贺龙身体状况及战场需求,他转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然其麾下部队悉数归彭德怀统帅的西北野战军调遣,贺龙则专注发展晋绥解放区,为彭德怀大军稳固后方,提供坚实支撑。

1949年开国盛典后,他引领第一野战军18兵团投身西南解放战役,挥师南下,续写辉煌篇章。    

抗战末期,贺龙谦逊地认为自己未及元帅之尊。于授衔之际,他坦言:“我恐难当此重任。”

这份荣誉是党赋予我的鼓励与认可,更源自无数战友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闭目沉思,从北伐烽火至长征征途,从抗日烽烟至解放战歌,直至抗美援朝的硝烟中,无数英勇战友已先我们而去,他们用生命铺就了胜利之路。

在朝鲜的土地上,无数英勇战友长眠,他们的忠诚与牺牲,应如何评定功绩,授予何种荣誉徽章?”

贺龙,一位历经辛亥后诸多战役的军魂,深情缅怀并肩作战中英勇捐躯的战友,心中满是无尽的思念与敬仰。    

南昌起义前,他受政治部主任周逸群启迪,踏上马列信仰征途。起义后,首批烈士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他铭记于心,永不忘怀。

贺龙组建红二军团后,敌人竟对其家族施以残酷报复,手段之狠辣,令人发指。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试图与贺龙结盟,询问起他的家人情况。对此,贺龙冷淡地回答:“我的家族原本有79口人,如今只剩下我贺龙一人了。”这一回答凸显出他对家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

众将帅普遍心声,深感牺牲战友更堪殊荣评选,此愿如潮,共鸣当时。

3 阅读:1507
评论列表
  • 2024-12-21 23:51

    所以,多少先驱前赴后继,确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