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狼狗部队无人可挡,董翰良猛拍大腿:怎么把它给忘了

历史图书馆 2025-01-14 10:00:10

1939年,日军狼狗部队无人可挡,董翰良猛拍大腿:怎么把它给忘了

1939年深秋,在重庆某军事基地的指挥部里,一群军官正在焦急地讨论着。桌上摆着一份来自前线的紧急战报:日军的狼狗部队再次让我军游击队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日本狼青犬"不仅凶猛异常,而且嗅觉灵敏,让我军的游击战术几乎失去了作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沉默的董翰良突然猛拍大腿,兴奋地站了起来。这位曾在德国、日本学习过警犬培训的专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诸位,我们一直在想着如何正面对抗这些凶残的狼狗,却忽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

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手,能让这位"狗状元"如此激动?又将如何化解这支无人能挡的日军狼狗部队的威胁?

日军狼狗部队的可怕之处

1937年初春,日军在江西南昌地区首次投入了这支特殊的部队。当地百姓原本以为又是普通的军犬队,却不想这支部队竟然凶残至此。

这支由加藤大尉率领的狼狗部队,在南昌城外的一处废弃工厂里秘密组建。加藤从德国引进了大量德国牧羊犬,又从日本本土调来了一批优质的秋田犬。经过精心挑选和配种,培育出了一种身形更加高大、性情更为凶猛的"日本狼青犬"。

这种狼青犬继承了德牧的智商和训练服从性,又保留了秋田犬的强悍体魄,最令人胆寒的是它们那惊人的咬合力。据当时幸存的游击队员回忆,这些狼狗一旦咬住目标,即便被打死也不会松口。

在南昌的一次围剿战中,日军投入了30只狼青犬。这些军犬不需要任何指令,只要闻到中国军人的气味就会发起攻击。它们的速度之快,往往等游击队员发现时已经来不及躲避。更可怕的是,这些狼青犬经过特殊训练,懂得分散包抄,常常三五成群地从不同方向包围目标。

1938年夏天,日军在浙江诸暨的一次"大扫荡"中,狼狗部队的威力达到了顶峰。当地游击队在山区设下的多处伏击点本可以给日军造成重创,但狼青犬凭借灵敏的嗅觉,提前发现了这些埋伏点。不仅如此,它们还会根据气味确定藏身之处的具体位置。

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保持这些军犬的凶性,加藤竟然采用了极其残忍的训练方法。在诸暨当地的一处山谷中,日军专门挖了一个深坑,定期将活捉的游击队员和平民投入其中,让狼青犬在坑中撕咬。这种非人道的训练,让狼青犬对中国人的气味产生了极度敏感的反应。

到了1939年,这支狼狗部队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只。它们被分散到各个战区,专门用来对付中国的游击队。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中,这些狼青犬的作用尤为明显。它们不仅能够追踪潜伏的游击队员,还能在夜间发现隐蔽的补给线。

浙东游击队的老战士曾说过:"在战场上,我们不怕日本人的重机枪,也不怕他们的迫击炮,最怕的就是这些豺狼一样的军犬。它们无处不在,像幽灵一样,往往等你发现时,已经被包围了。"

这支狼狗部队的存在,几乎打破了我军游击战的优势。传统的伏击、隐蔽等战术在它们面前都失去了效果。正当各地游击队被这些"四脚鬼子"弄得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改变战局的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董翰良的警犬生涯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一个看似与战争毫不相干的人站了出来。190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董翰良,原本是个热爱美术的青年。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的水彩画作品多次获奖,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23年春天,上海租界发生了一起连环劫案,一支由德国警犬带队的巡逻队仅用三天就破获了案件。这件事在当时的《申报》上连续报道了一周,引起了董翰良的极大兴趣。

当年夏天,董翰良放弃了美术专业的最后一年学业,毅然报考了北京高等警官学校警犬科。这个决定让他的家人和老师都大为震惊。但董翰良坚持自己的选择,他说:"画画能美化生活,但训练警犬能保护生命。"

在北京警官学校期间,董翰良遇到了他的恩师——德国警犬专家汉斯·米勒。米勒看中了这个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将自己在德国积累的训犬经验倾囊相授,还推荐他去德国深造。

1924年,董翰良辗转来到德国柏林警犬训练基地。在这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德国警犬的培训体系,还专门研究了不同犬种的特点。让人意外的是,他对德国最著名的牧羊犬并不特别感兴趣,反而对各地的土著犬种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5年,董翰良又前往日本东京警视厅学习。在日本期间,他详细记录了秋田犬、土佐犬等日本犬种的特性,同时也观察到了日本警方在军犬训练上的一些特殊手法。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了他应对日军狼狗部队的重要基础。

回国后,董翰良并没有按照常规路线进入警界工作,而是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他走遍大江南北,专门考察中国各地的土生土长的犬种。从东北的关东犬到西南的藏獒,从南方的狮子狗到北方的撼山犬,他走访了数百个乡村,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1932年,董翰良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警犬训练所。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他特别注重本土犬种的培养。在这里,他开创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将中国传统的驯兽技巧与现代警犬训练相结合。

这些年的积累,使得董翰良对犬类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他不仅精通各种犬种的特点,更懂得如何因材施教,让不同类型的狗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人们都说他有"通犬之术",称他为"狗状元"。

正是这样一位独特的专家,在1939年的那个深秋,当着众多军官的面拍案而起。他已经找到了对付日军狼狗部队的法门,而这个方案,正是来自于他多年来对中国土狗的深入研究。

民间土狗的意外发现

在那个关键的军事会议上,董翰良向指挥部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案。他说起自己童年时在绍兴农村的一段经历。当时村里有一种被称为"板凳狗"的矮脚土狗,因为身高只有普通狗的一半左右,站在那里活像个小板凳,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这种狗在当地再普通不过,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着一两只。它们不像德国牧羊犬那样高大威猛,也不像秋田犬那般凶悍彪悍,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本领。董翰良回忆说,有一次村里来了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狗,想要抢夺村民家的鸡鸭。那些"板凳狗"立即组织起来,利用自己矮小灵活的优势,专门攻击大狗的下颌和腹部,最后竟然将那群猎狗赶跑了。

在场的军官们听到这里都笑了,觉得用这种小土狗对付日军的狼青犬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董翰良接着讲述了更多关于"板凳狗"的特点。这种狗的四肢虽短,但骨骼极其结实,加上体型矮小,重心很低,在打斗中稳定性特别好。最重要的是,它们有着惊人的弹跳力,能够轻易地跳到比自己高一倍的地方。

董翰良在南京训练所时曾专门研究过这种狗的战斗特点。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狗搏斗时,会本能地采取"游击战"策略。先是快速靠近对手的下盘,趁对方反应不及时咬住要害部位,然后立即后撤。如果对手追击,它们就会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在狭窄的空间内快速转向,让大型犬无法施展开来。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土狗的咬合力惊人。虽然体型小,但它们的下颌肌肉异常发达。董翰良做过测试,同样大小的骨头,德国牧羊犬需要半小时才能咬碎,而"板凳狗"只需要十分钟。这种强大的咬合力,配合它们喜欢攻击对手要害的习性,使其成为了极其危险的对手。

在农村,这种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当有外来狗侵入地盘时,它们会自发组织起来,采取包抄战术。一部分狗正面吸引对手注意,另一部分则悄悄绕到后方发起突袭。这种与生俱来的战术素养,让董翰良看到了对付日军狼狗部队的希望。

"我们不需要高大威猛的军犬,"董翰良对在座的军官们说,"我们需要的是这种能打'地道战'的土狗。它们的矮小身材反而是优势,可以轻易钻入狼青犬的防御空当,而且它们天生就懂得如何对付体型比自己大的对手。"

就这样,一种被人们常常忽视的普通土狗,竟然成为了破解日军狼狗部队的关键所在。董翰良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特殊的"板凳狗"部队,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工作。

科学训练的创新

在获得军方批准后,董翰良立即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训练计划。他首先从浙江、江苏等地搜集了五十多只"板凳狗",其中以绍兴本地犬为主。这些土狗个头虽小,但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壮个体。

董翰良的第一项创新就是为这些土狗设计了特制的护具。他找来当地的铁匠,打造了一批特殊的颈圈。这些颈圈不同于普通的狗链,而是采用了类似古代铠甲的设计理念,由多个活动铁片组成,既能保护狗的颈部,又不影响其灵活性。

更精妙的是,这些颈圈的外部还安装了尖锐的倒刺。董翰良解释说:"当狼青犬咬向我们的狗时,不仅咬不到要害,反而会被这些倒刺划伤口腔。这样一来,敌方的军犬就会对进攻产生顾虑。"

在训练方法上,董翰良也别出心裁。他特别注重培养这些土狗的团队协作能力。他将五十只狗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五只,专门训练它们的配合动作。其中最关键的是"三角突击"战术:三只狗呈三角形包围对手,两只在旁策应,形成五犬联防的阵势。

为了模拟实战环境,董翰良还特别制作了一个仿真的狼青犬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在体型上与真实的狼青犬相似,还能通过机关发出吼叫声。土狗们要学会在这种威慑下保持冷静,并寻找对手的弱点发起进攻。

在攻击技巧方面,董翰良打破了传统的正面对抗思维。他专门训练这些土狗从侧面和后方发起突袭,利用自己矮小的体型优势,直接攻击狼青犬的软肋。同时,他还在土狗的前爪处安装了特制的"战术钩爪",这种装置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抓地和跳跃。

一个月后,这支特殊的部队又增添了新装备。董翰良在土狗的护具上加装了小型的铃铛,但这些铃铛经过特殊处理,只有在剧烈运动时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设计既能帮助土狗们在黑夜中相互确认位置,又不会在潜行时暴露自己。

训练中最具创新性的要数"反咬战术"。董翰良发现,当狼青犬发起攻击时,总是习惯性地瞄准对手的颈部。于是,他特别训练土狗在对手咬来时,不是躲避,而是主动将加装倒刺的颈圈送上去。这样一来,狼青犬不仅无法咬到要害,反而会被倒刺刺伤。

每天的训练结束后,董翰良都会仔细检查每只土狗的状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他说:"我们的优势不在体型,而在智慧。这些土狗要学会用最聪明的方式对付敌人。"

经过三个月的intensive训练,这支特殊的"板凳狗"部队终于准备就绪。它们不仅掌握了各种战术动作,更形成了默契的团队配合。现在,是时候让日军的狼青犬见识一下这支与众不同的对手了。

两军犬种的决战与胜利

1940年初春,在浙江衢州的一片丘陵地带,史上最特别的一场"犬战"正式拉开帷幕。日军的狼狗部队刚刚在当地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搜剿行动,正准备撤离时,遭遇了董翰良训练的这支特殊部队。

起初,日军对这群矮小的土狗完全不以为意。他们派出了十只最精锐的狼青犬,准备速战速决。然而,当这些狼青犬气势汹汹地冲向"板凳狗"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板凳狗"们并没有四散逃跑,而是迅速结成了五个小组,每组五只,呈扇形展开。当狼青犬冲到近前时,这些土狗突然分头行动,三只直接迎击,两只绕到侧翼。狼青犬们顿时陷入了混乱,它们庞大的体型反而成了劣势,在狭窄的丘陵地带难以施展。

第一轮交锋中,日军就损失了三只狼青犬。这些凶猛的军犬习惯性地向对手的颈部发起攻击,却被特制的带刺颈圈刺伤了口腔。更要命的是,当它们吃痛后退时,早已被埋伏在侧的"板凳狗"抓住了破绽,直接咬向了它们的腹部要害。

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又投入了二十只狼青犬。这次他们吸取教训,让狼青犬也采取分组战术。但是"板凳狗"们的优势更加明显了。它们的"三角突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三犬成阵,两犬策应,无论狼青犬如何进攻都找不到破绽。

战斗最激烈时,有一只狼青犬突然从侧面突袭了一组"板凳狗"。眼看就要得手时,只见那几只土狗不慌不忙,突然分散开来,在狼青犬扑空的瞬间,五只狗同时从不同角度发起反击。那只狼青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咬中了多处要害。

到了傍晚,这场特殊的战斗终于结束。日军的三十多只狼青犬伤亡惨重,剩下的也都被打击得失去了战斗意志。而董翰良的"板凳狗"部队虽然也有损伤,但大都是轻伤,没有一只阵亡。

这场胜利让日军的狼狗部队威名扫地。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董翰良的战术是正确的。随后的几个月里,类似的"板凳狗"部队在各地相继组建。每当有日军的狼狗部队出现,这些特殊的部队就会立即出击,很快就打出了威名。

到了1941年底,日军的狼狗部队已经基本失去了作战能力。那些昂贵的狼青犬不是战死就是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易出战。反而是这些不起眼的中国土狗,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最终赢得了这场特殊的战争。

事后有人问董翰良,为什么这些普通的土狗能打败训练有素的军犬。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时候,看似的劣势恰恰是最大的优势。这些土狗在夹缝中生存了千百年,早就学会了以弱胜强的本事。"

1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