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艾灸正当时!一定要注意艾灸顺序

尔容记笔记 2024-06-04 10:11:56
在《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因此,古人从农历五月就开始驱毒避邪,疗疾养生。在众多风俗中,挂艾草一直传承到现在。 由于艾草气味芳香,性温热,具纯阳之性,再加上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灸法的主要原料。作为艾草的常用方法,艾灸主要有3种功效。 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防病保健 此外,民间有艾草泡脚的方子,注意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每2—3天泡一次即可,过多可能会引起头晕不适。低血压者、糖尿病患者不宜泡脚。 艾灸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制定合适的艾灸方法,包括穴位、艾灸时间、频次、艾灸部位的顺序等,还要避免烫伤。 为了避免暗耗气血、伤阴助火,艾灸建议自上而下: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阳经后阴经,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艾炷先小后大,壮数先少后多。如果是艾炷灸,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可适当调整;如果是艾条灸,距离一般在2—3厘米,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但又不引起灼痛为度。 一般而言,上午人体阳气升发,此时段进行艾灸属于顺势而为,特别适合阳虚、气虚体质的人。艾灸后,一些人会出现疲惫、头晕、乏力、耳鸣等症状, 需要进行适当休息,避免受风。 因在艾灸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汗,建议事后适量饮温热水,水温以60℃为宜,可促进排尿,帮助机体新陈代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