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伏天的4个谣言!
尔容记笔记
2024-07-14 12:20:28
每年入伏,都有一些人盲目养生,以下针对常见的几大谣言进行澄清:
谣言1: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
当天气热时,比如三伏天,人出汗是为了更好地散热,皮肤通过出汗来释放热量、调节体温,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汗出得太多,水分流失过多,容易出现脱水甚至中暑。中医理论中有“汗血同源”一说,是指汗是津液转化而来的,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营养物质),当汗出太过时,其血必虚。因此,微微出汗即可,适时避暑才是正解。
谣言2:伏天不能碰冰镇饮料。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三伏天不能碰冷饮,事实上,这需要看体质。如果是热性体质,可以适量地喝冰水或凉性饮料;若是虚寒体质,热天应尽量喝温水或凉白开。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什么体质,过分喝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即使天气特别热,喝冷饮也需要小口慢喝。谣言3:伏天养生应以热制热。
三伏天的“以热制热”其实指的是夏季养阳,在阳气最盛的节气里乘胜追击补养阳气,效果最佳。但“以热制热”并不是一味热着,可以把冰镇饮品换成温或常温凉茶,用温水洗澡而不冲凉水澡。
谣言4:“夏练三伏”适合所有人。
夏练三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指在夏季最热之时,通过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耐热性,预防中暑等疾病,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三伏天有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的特点,“夏练三伏”需要有技巧:
时间:三伏天白天长,作息方面可晚睡早起,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相对凉爽时最好。
运动:更推荐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既能强身健体,也不会因过度锻炼而伤害身体。
艾灸:一般选取神阙穴(肚脐眼)、足三里、中脘、肾俞、命门等穴位中的一个或两个,艾灸悬空于穴位上方5~8厘米处,每次灸20~30分钟,每周灸2~3次。
中药泡洗:每天睡前使用40℃左右的温水,泡洗20分钟左右;如果四肢怕冷,泡浴的水中可加少量艾草;如果有湿疹,可加少量金银花或藿香正气水。
刮痧:三伏天虽是暑气最盛之时,但也最易受凉。刮痧可以散外感、活血化瘀清里热,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身体新陈代谢。刮痧前,先将皮肤清洗干净,然后涂抹植物精油,刮痧时手法要轻柔,以免刮破皮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