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只能十分残缺不全地从生成,而不是从内涵的角度,揭示创作者的生命。对作品在人生命中可能具有的意义毫无把握,就会把似乎是专门为他保留的,只有在他那里才可能的特殊内容归入创作者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不仅应摆脱伦理准则的束缚,不,它应当有更高的合法性,应当能更容易被认识。既然持这种看法,任何真正的生命内容——尽管它常常出现于作品中——当然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评论歌德时,这种看法表现得尤为突出。创作者的生命具有不依恃于外物的内容,在这种看法中,通俗的思维习惯与一种深刻得多的思维习惯一触即合,因而可以认为,前者不过是后者的——新近重新出现的原始的思维习惯的——变种。 如果说,惯常的直观将本质、作品与生命毫不确定地混淆在一起:那么这种原始的思维习惯则强调说明这三者是统一体。这样,它就建构了神话英雄的形象。因为,在神话领域内,本质、作品、生命这三者确实是统一体,否则只有在草率的作家那里,才会有这种情形。
作品只能十分残缺不全地从生成,而不是从内涵的角度,揭示创作者的生命。对作品在人生
车圈探长啊
2024-07-24 21:14: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