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如皋人张镕向官府举报张謇冒籍,张謇随后就被扣押。 张謇家世代清

岑岑说历史 2024-09-17 00:11:00

1871年, 如皋人张镕向官府举报张謇冒籍, 张謇随后就被扣押。 张謇家世代清白,他自己又是南通人,为何要冒充如皋人?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清代的陋习,冷籍制度。 清代的读书人为了垄断读书的机会,他们发明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个家族如果连续三代没有参加科举,那么这个家族就是冷籍。他们家再也不能参加科举。 这个是地方陋习,清廷严令禁止的,但是他无法阻止地方的实行。 有人会问,官府允许一个人参加科举,当地的读书人有什么资格阻拦呢? 他们还真的有办法。 在参加科举的时候,有过明文规定,三代内如果有从事低级职业的人是不能参加科举。同时处在丁忧的人也不能参加。 但是清代的官府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调查这个事情的,那么这个规定如何执行呢? 担保制, 但凡参加科举的人,必须有一个廪生担保。 廪生是享受官府补贴的秀才,人数很少。 如果最后发现考生的资格有问题,廪生会被剥夺功名。 这样每个童生在参加科举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廪生替他担保,但是廪生不会白做事,他们一般会收取10两银子。但是像前面所说的冷籍,给多少钱他们都不会担保。 如果有人敢违反这个规定,他就会被逐出当地的社交圈。 张謇当时就面对这个问题,他的老师就替他找了一个隔壁县张驹,让张謇做张驹的孙子。县城里的廪生也不会查一个乡下人有几个孙子。 后来张謇果然考中了秀才。 但是后面张謇就开始面对张驹家族无休无止的敲诈勒索,终于在1871年被举报扣押。 张謇父亲多次托关系,花费了一百多两银子后,才被释放回家。 被迫无奈下,张骞找到了江苏学政彭久余,向他自首,彭久余非常厌恶这种“冷籍”行为,也很同情张謇。于是就给礼部写信,经过一番运作后,礼部同意张謇改回原籍,保留功名。 二十多年后的1894年,张謇终于考中状元。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