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8月仅销售3.48万辆,同比暴跌42%。9月宝马被曝重返价格战,纯电i7最高下降55.5万元,降价幅度达到38%。竟然在这个时间节点玩品牌调性,结果玩脱了。 这个操作确实蛮骚的,一会参加价格战,一会退出价格战,搁这玩捏!如果放在房地产领域,估计业主早把售楼部给扬了。如此反复横跳,他们难道就不担心落下背刺客户的名声? 其实,一个豪华品牌只要你开始打折,品牌光环就没了,因为折扣就是你的光环价值,俗称“智商税”。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的折扣率分别为12.6%、17.66%、20.84%。 宝马i3优惠16万后,裸车价19万元;宝马5系优惠12.75万后,起售价31.24万;奔驰E级优惠8万后,起售价36.9万;奔驰C级优惠11万后,起售价22.5万。也就是说它们哪怕优惠出一台秦L的智商税,利润依然可观。 物忌全盛,事忌全美,人忌全胜,说到底是曾经太风光太滋润,躺赢躺赚,硬生生被中国市场宠成了巨婴,哪怕少赚一点都不行。 其实,宝马靠降价是可以保住销量的。2023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共交付82.5万辆,同比增长4.2%;哪怕是2024年上半年,宝马在华交付量也只是同比下滑4.2%。在一片红海的中国车市,能做到5%以内的小幅震荡,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说实话,如果降价能保量,任何车企都会沿用这一策略,至少还能维持用户数量和市场品牌。如果你宁愿压库存、去产能也不愿意降价,一旦形成销量暴跌之势,就会失去所谓豪华车的社交属性和品牌溢价。 但宝马不喜欢,因为赚少了,宝宝不高兴。然后,宝马就在7月宣布退出价格战。当时,传言奔驰、奥迪、大众、丰田、本田和沃尔沃等也将全面退出价格战。但当宝马先降为敬之后,其他品牌依旧处于观望状态,想看看宝马降价效果到底咋样。 结果消费者拿钱投票,拿脚踹马。宝马全系销量大跌,7月份相比去年同期的5.6万辆下降了12.4%,这个跌幅应该在宝马预估范围之内。但8月份数据一出来,宝马就立马就傻眼了,仅售出3.48万辆,同比下降42%,腰斩属于是。 总销量腰斩,这就意味着有些弱势经销商门店可能断崖式下跌。一旦品牌渠道崩了,失去市场终端,那就是动摇根基的事情。没法子,宝马只能重回价格战,钝刀子割肉总比快刀子索命强,至少还能在苟一段时间,毕竟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聊未来。 但无论是降价冲量,还是减量保价,都是一剂猛药,属于短期打鸡血之举。终归还是要回到技术、创新和实力的比拼,重塑核心竞争力。 其实,合资车原本都拿着一手好牌,虽说电动汽车是条新赛道,但合资车至少有资金、成本和品牌优势。但他们早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始终处于新三旧三缝补又三的创新节奏。跟苹果创新似的,以创新机壳颜色、电池钢制外壳等为亮点。 比亚迪创新则跟华为似的,每年都会进行重大更新升级,其他国产品牌也能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解决大伙用车中的痛点。 华为鸿蒙智行崛起后,仅问界M9就能把56E(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优惠大酬宾。 其实,他们也曾尝试过参与积极竞争,试图去市场上卷一番,但无论是积极电动化,还是积极价格战,都拼不过国产车。没法子,只能摆出一副退出价格战的清高造型,说穿了就是躺平。 早先,丰田也想做一款电动车平台,但做到一半,就发现已全面落后于中国当年上市的最新电动车。只能把项目毙掉,重开另一个新项目。研发到一半,又发现落后于中国最新电动车。 麻辣隔壁!最后干脆放弃治疗,直接购买比亚迪的技术。牛逼的是丰田用比亚迪上一代技术所造出来的车,比比亚迪新一代技术造出来的车还贵,更加牛逼的是还有人买。 但当比亚迪等国产品牌卖便宜时,有些人就会嚷嚷内卷、价格战和不公平竞争。当问界等国产品牌卖贵时,有些人又会嚷嚷智商税、割韭菜和不亲民。“若贫贱”,喷!“苟富贵”,喷!玩得一嘴好双标。 其实,所谓欧美日韩品牌,大多是1块钱的货色能吹出10块钱的档次。但依然有人相信,甚至有着宗教般的敬畏与信仰,说穿了就是羡强入髓。在心理学中,这玩意叫“晕轮效应”,就是弱者会自然而然崇拜强者。 他们会自带滤镜去看待强者,认为他们无所不能,专注于给他人打光,并在不知不觉中矮化自己。其实,关掉滤镜之后,就是仆人眼里无圣人,圣人也不过是一个有着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已,并非完美无缺。 慕强与恐弱原本就是一体两面,我们能够接受强者之强,就应该正视自身之弱。当年,我们引进合资车,用市场换技术,不就是正视自身之弱吗?不就是想着有一天能站起来吗?现在,国产汽车已经站起来了,为啥有些人还要跪? 说实话,作为人类最大工业国和贸易国,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个世界,不要一味美化别人,也不要一直贬低自己。一味跪舔他人,不会让自己更有尊严!一直仰望他人,也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i7降五六十万,看来平时智商税割的不少哦
降那么多人家利润还不少,可见以前赚得有多狠,国产雄起
降5/60万还卖不过m9,可见m9有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