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几月怀孕拒绝调薪调岗被辞退##律师说法#先看一组数据:根据《当代职场妈妈生

张荆律师 2024-10-09 17:45:17

#入职几月怀孕拒绝调薪调岗被辞退##律师说法#

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当代职场妈妈生活质量调研报告》的内容显示,由于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好员工、好妈妈、好女儿”等多重身份叠加,四成职场妈妈深感疲惫与无力,其中抑郁、愤怒等情绪外化突出。有22%的职场妈妈遭遇被调离核心岗位、降薪、被解雇等生育歧视,但由于职场歧视的隐蔽性,63%的职场妈妈难以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怀孕职场歧视‌是指在职场中,女性员工因怀孕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包括但不限于拒绝录用、调岗、‌降薪、解雇等行为。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地区和企业中更为明显。

在本事件中,卢女士今年5月末进入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某餐饮管理公司工作。工作几个月,卢女士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将这件事情向公司作了汇报。卢女士说,在调岗调薪这个问题上,她和公司分歧很大。所以,最终她被辞退。

在实务中,职场中的孕产妇主要受到下列歧视:

歧视情形一:用人单位擅自调离原工作岗位,降低其工资水平。

此种情况下,女职工应如何维权呢?首先,女职工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的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单位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其次,女职工不想继续保持劳动关系,可以以用人单位擅自调整其工作岗位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歧视情形二:遭用人单位随意辞退。

用人单位在孕产妇怀孕、产假、哺乳期期间,对女职工进行违法辞退的,女职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维权:

首先,女职工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二倍。

其次,如果“三期”女职工不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可以向劳动仲裁委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拒绝,并需要赔偿女职工从劳动合同解除日至劳动关系恢复之日期间的工资损失。

歧视情形三: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

国家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合同期满的,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合同,合同期限顺延至哺乳期满。

如果遭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女职工可以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女员工怀孕后被迫离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如果打算拒绝签署承诺书,在当下就进行维权,需要用录音等方式保留证据,证明公司存在不签署协议就辞退的威胁意图。

我国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目的就是消除对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歧视,为女性劳动者提供公正、平等的就业机会。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和关爱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性劳动者,着力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当女性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申诉,或者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哪有什么法律来保护孕妇的工作权益呢?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以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是违法的。

我国也有严密的法律制度来保障怀孕女性的工作权利:

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该法“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就本事件而言,卢女士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0 阅读:0
张荆律师

张荆律师

擅长解决复杂婚家关系、财产分割,擅长离婚创伤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