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后骨灰安葬在八宝山公墓。然而,八年后,他的骨灰却悄然迁出。 2007年,黄菊因病去世,国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他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曾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和国家事务,为国家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 追悼会当日,很多领导人都前来悼念,黄菊的家属也在场。 仪式庄重肃穆,家人含泪告别,他的骨灰最终安葬在了八宝山。 此后,黄菊的事迹随着岁月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留下的是那些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为国家和上海所做的贡献。 (参考信源:上海人民深切怀念黄菊同志 解放日报) 黄菊一直自称“本是布衣身”,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共产党人要淡泊名利,任何岗位都是为党工作。” 这句话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了黄菊一生的为政理念和个人追求。 黄菊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嘉善县的一名普通工人,黄菊从小过着简朴的生活。 成年后,黄菊考入了清华大学,学的是电机工程,毕业后他回到了上海,在这里开始了他漫长的职业生涯。 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技术员一路走到上海市市长,再到国务院副总理,但无论他身居何职,他总是保持着一种低调务实的作风,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要说起八宝山,那可是中国最著名的公墓之一,里面葬着无数在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和革命先烈。 能葬在八宝山,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也代表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贡献。 但是,对于黄菊这样一个有着“布衣情怀”的人来说,这种荣耀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黄菊一生崇尚简朴,他的家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尽管按照黄菊生前所做的贡献,他理应葬在八宝山,但家人始终没有忘记他的遗愿,八年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将他骨灰迁回上海。 黄菊的家人曾表示,黄菊生前非常爱上海,不论是在上海工作还是进京后,他始终牵挂着这座城市。 甚至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还会抽空回到上海,关心这里的发展。 因此,家人认为,把他的骨灰迁回上海,不仅符合黄菊的个人意愿,也是对他一生工作和生活的总结。 回顾黄菊的一生,从清华学子到国务院副总理,从车间技术员到上海市长,黄菊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或许正是这份踏实,让他在去世后,依然愿意选择回归平凡,愿意与普通百姓同眠于此。
他曾是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后骨灰安葬在八宝山公墓。然而,八年后,他的骨灰却悄然迁出
绮南爱历史
2024-10-21 17:42:40
0
阅读: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