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袁世凯的表侄敬献了一副挽联,毛主席看完后,立刻派人为其安排工作。 这个人就是张伯驹。他原本出身显赫,是袁世凯的表侄,又是,富豪、学者、书画收藏家。 (参考信源:人民政协报)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他的生活早已不复往日风光,甚至一度陷入困境。 早年间,他倾尽家财,不惜卖掉自己的豪宅,只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后来,张伯驹陆续把自己收藏的宋范仲淹《道服赞》卷、宋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以及北宋《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等118件书画珍品无偿捐给了国家。 就是这样一位文人,和陈毅元帅有着深厚的交情。 1957年,陈毅元帅在北海公园参观了张伯驹所收藏的明清书画作品后,就打电话邀请其到家中做客。 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张伯驹的气节和文化修养让陈毅非常佩服。 而张伯驹呢,更是早已对这位诗人元帅敬仰已久。从此,他与陈毅元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61年,张伯驹前往吉林博物馆任职副馆长前,陈毅元帅亲自派车将其接到家中叙旧。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毅和张伯驹虽然见面不多,但陈毅一直关注着好友张伯驹的情况。 1969年,张伯驹回到北京,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在北京落户。 那一年,陈毅元帅已经病重,作为好友的张伯驹始终不愿麻烦他。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去世,享年71岁。 追悼会的氛围肃穆庄重,礼堂内挽联、花圈林立。 张伯驹虽然未能前来送别老友,但为陈毅写了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含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字里行间,饱含着张伯驹对陈毅的无限敬仰和缅怀。 这份缅怀,不止是对一个开国元勋的怀念,更是对老友的告别。 这副挽联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当毛主席看到挽联后,大为赞赏,不禁询问道书写挽联的人。此时,陈毅的夫人张茜向毛主席挽联为张伯驹书写,并告诉了毛主席张伯驹的困境。 毛主席听后,说道:“这样的人,国家应该保护啊!”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周总理亲自过问张伯驹的情况,随后为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岗位。 1972年,张伯驹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这个职位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也让他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文化特长,为国家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在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后,张伯驹不仅继续致力于文物保护和书画研究,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他始终认为,保护文化就是保护国家的根,这也是他一生的信念。
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袁世凯的表侄敬献了一副挽联,毛主席看
绮南爱历史
2024-10-23 21:25:56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