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大后,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小日本!”这是艾跃进教授生前一次公开课上所说的话,如今的他已经离世7年,他激情澎湃的演讲依然影响着人们,他为何这么敢说? 艾跃进教授,这个名字在南开大学,甚至在整个中国教育界都如雷贯耳,他不是一位普通的教授,他是一名充满了激情与争议的教育者。 他的言论总是犀利且直指人心,尤其是那句“灭掉小日本”,更是成为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言辞,而他背后的故事,远比这些言辞要复杂得多。 艾跃进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母都是革命工作者,从小就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长大,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家庭背景,他的爱国情怀比常人更加炙热。 1976年,年仅17岁的艾跃进得知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整整两天两夜,只为赶赴北京,见到这位他心中的伟大革命家最后一面。 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坚定了为中华崛起读书、为国效力的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 在南开大学的四年学习中,艾跃进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军事理论教授。 他的课程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他拒绝照本宣科,而是将自己的思想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融入课堂。 学生们常说,上艾跃进的课就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仿佛自己已不再是大学生,而是一个肩负起国家重任的战士。 他曾说:“当你们走出南开,走向社会时,记得你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国家的一部分,肩负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他的这份热情与责任感,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唯一一所设有军事学科的非军事类高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艾跃进的推动。 而艾跃进的教学风格和言论并非没有争议,他在课堂上公开宣称:“中国富强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灭掉小日本!” 他所指的“日本”,并不是今天的日本人民,而是侵华战争中那个充满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他痛恨的是那些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而不是普通的日本民众。 艾跃进的这种坚持并非毫无根据,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史犹如一场场刻骨铭心的噩梦。 艾跃进深知,历史不能遗忘,军国主义的阴影不能轻易放过,他不断提醒学生,只有牢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不仅如此,艾跃进还指出,二战后日本并没有真正反思过自己的战争罪行,相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抹杀历史,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 面对这些,他愤然表示:“只有当军国主义被彻底清算,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他不希望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所以他才会如此激烈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艾跃进的课堂,不仅仅是讲课,他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国防的重要性。他带学生们去武警部队,让他们和新兵一起训练,亲身感受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荣耀。 正是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操枪,更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艾跃进坚信,只有经历过这些,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艾跃进不仅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他常年坚持锻炼,甚至在冬天带领学生们冬泳。 他总是笑着说:“年轻人不该窝在家里,要到运动场上去,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年过半百的他,依然精力充沛,骑自行车带着学生们郊游,成了南开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考验那些热爱生命的人,2014年,艾跃进被诊断出癌症,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但即便在病床上,他依然心系学生,心系讲台,他曾对学生们说:“我宁可死在讲台上,也不要躺在病床上。”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他依然坚持为学生们讲课,直到再也无法站立。他的病房成了学生们的课堂,大家围坐在他的病床前,听他讲述那些关于国家、关于责任、关于未来的教诲。 在艾跃进去世的那一刻,许多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他们说:“艾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做人,如何为国家承担起责任。” 艾跃进教授的一生,仿佛一面镜子,照亮了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方向。 艾跃进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留在了南开大学,留在了每一个曾经听过他课的学生心中。 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更依赖于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与爱国心。 艾跃进的故事,或许只是中国无数爱国者中的一个缩影,但他的精神却能激励更多的人去为国家的崛起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代在变,但爱国的情怀永远不会改变。 (信息来源:59岁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逝世,系南开军事学科创始人.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