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10月25日)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生产的产品远超国内需求,以人为低价向全球市场倾销过剩产能,迫使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倒闭,并对供应链进行卡脖子...” 聊到这个问题,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在清洁能源、钢铁、水泥这些领域,中国产的实在是太多了,全球市场都消化不了,这让欧美国家很头疼,纷纷发出警告,还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说起来,这产能过剩的背后,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鼓励政策有关,比如提供补贴、低利率贷款等,让工业产能不断扩张。但现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了,这些过剩的产能就转向了海外市场,大量低价商品如潮水般涌来,让国际市场觉得不公平。 就拿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来说吧,中国现在可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大佬”,控制了70%的产能,电池生产能力更是超过了全球的80%。这样的优势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超低,其他国家的制造商根本竞争不过。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欧盟和美国都出手了,加了关税、搞了反倾销措施。比如欧盟在2024年就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了临时关税,生怕再来一次“中国冲击”。 七国集团(G7)也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表示了担忧。在2024年6月的峰会上,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过剩产能扭曲了全球市场,破坏了其他国家的工业竞争力。G7表示要团结起来,通过“去风险化”和“多元化”供应链来应对这一挑战。 不过,中国政府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产能过剩不是恶意操纵市场,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中国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新兴产业转型,这个过程中需要大规模投资基础工业。所以,过剩产能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内经济转型的需求造成的。 为了应对国际质疑和贸易壁垒,中国在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领域实施了限产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机器人和自动化等高科技产业。尽管如此,中国在清洁能源行业,如电动汽车和光伏电池方面,依然领先全球。特别是光伏行业,2024年的产量预计将是全球需求的三倍,这让全球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给世界范围内的清洁能源制造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美国方面则对中国的过剩产能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中国通过非市场手段打击其他国家相关产业的有意策略。美国为此调整了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关税政策,以防止市场动荡再次发生。 中国的过剩产能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欧美国家觉得这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威胁,而中国则认为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剧,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