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程子华攻下密云后,非常兴奋,立马发电报给主席报喜。他本以为主席得知后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11-07 20:21:22

1948年,程子华攻下密云后,非常兴奋,立马发电报给主席报喜。他本以为主席得知后会非常开心,谁知主席看了电报后,立马发怒:“谁让他这么打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胜利!” 主席之所以发怒,是因为程子华攻打密云,产生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1948 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辽沈战役的胜利让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 四野在取得这一重大胜利后,马不停蹄,按照主席的战略部署,放弃休整,直接南下。为啥这么着急?因为要出其不意,不能让华北的傅作义察觉到我方的行动。 当时,傅作义在华北可是手握 50 多万人马,其中他的嫡系部队就有 20 多万。在这 20 多万人里,35 军那可是战斗力最强的,堪称傅作义的心头肉、精神支柱。 主席看得明白,这 35 军要是没了,傅作义就好比老虎没了牙齿。所以,吃掉 35 军,就成了解决傅作义的关键第一步。 傅作义的 35 军一直龟缩在北平,这让北平的和平解放困难重重。主席英明决断,命令华北军区部队迅速包围张家口。 为啥?因为张家口是傅作义西撤进入绥远的必经之路。这一招,果然把傅作义给调动了,他赶紧命令 35 军出北平,去张家口解围。 就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主席又下令程子华率部切断平张铁路,把傅作义的 35 军困在张家口以歼灭之。傅作义哪能想到四野已经秘密南下了,他还蒙在鼓里呢。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差点坏了大事。程子华率部南下途中,路过密云县。手下汇报说驻守密云的敌军只有一个保安团。 程子华一琢磨,觉得这城能迅速拿下,不会耽误行军时间。尽管当时有指令不让在密云耽搁,他还是决定攻打密云。 谁能想到,这一打,可出了大问题。密云城里的敌人虽说人数少,可守城有一套,程子华的部队愣是花了 3 天才把密云城拿下来。这 3 天的时间,那可太宝贵了!部队因此耽搁了前往设伏圈的时间。 更要命的是,这一打,让傅作义知道了四野已经南下,兵临北平的消息。傅作义马上给 35 军发报,让他们迅速后撤,退回北平。 这可把主席气坏了,收到程子华的贺电后,主席大怒:“谁让他这么打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胜利!” 好在主席用兵如神,迅速调兵遣将,力挽狂澜。其他部队在关键时刻给力,及时抵达伏击地点,堵住了 35 军的退路。最终,35 军被全歼于新保安,这场危机才得以化解。 咱们回过头来看,程子华的这次攻城行动,虽说初衷是想速战速决,可却因为低估了敌人的抵抗和没严格执行命令,差点毁掉了主席的战略布局。但咱们也得说,战争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的胜利并非仅仅依靠勇猛和决心,更需要对全局的精准把握和战略眼光。主席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洞察敌人的心思,巧妙布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看出啥?主席的战略眼光那真是高瞻远瞩,每一步棋都下得精妙无比。 而作为前线将领,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全局,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这也给咱们后人一个启示,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不能因小失大。 这一历史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要始终着眼于大局和长远目标。 #历史开讲#

0 阅读:86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