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投降吧,听女儿的话,才有出路啊!”周长秀带着哭声,苦苦哀求父亲周福成。谁知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11-08 21:34:42

“爸,投降吧,听女儿的话,才有出路啊!”周长秀带着哭声,苦苦哀求父亲周福成。谁知周福成非但不听劝,反而拔出手枪,指着女儿的脑袋说:“我现在就是枪毙你,也是名正言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的抉择让人唏嘘不已,周福成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沈阳,局势紧张到了极点。周福成,这个东北剿总的“临时司令”,手握 14 万兵马,与解放军对峙,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走入死胡同。 想当初,周福成在东北军中一直郁郁不得志,备受蒋介石及其高层的打压。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卫立煌逃走之后,东北的烂摊子无人收拾,蒋介石这才把军政大权交到了他的手上。 被委以重任的周福成,那叫一个高兴,全然不顾自己已被解放军围困的危险处境,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守住沈阳,等待援兵。 咱们来看看他手里这 14 万人马。真正有点战斗力的,就只有他的第 8 兵团,而这第 8 兵团里,实际上也就他当军长的 53 军还算能打,还是全美械装备。 剩下的什么暂编 53 师、207 师,还有那些地方守备总队和保安团,战斗力实在是不咋地。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廖耀湘为了救锦州,从沈阳带走了 10 万精锐,留给周福成的就是这些残兵败将。 可就算这样,周福成还死撑着,觉得自己能守得住。解放军在拿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后,想着周福成能看清形势,缴械投降或者起义。谁知道这老兄铁了心,非要死战到底。 这时候,为了减少伤亡和对沈阳城的破坏,解放军想出了一招——派周福成的女儿周长秀去做他的思想工作。这周长秀可不简单,早就是党组织成员了。 周长秀接到任务后,马上飞到沈阳。周福成见着女儿那是满心欢喜,以为女儿是来跟自己共患难的。 可没想到,女儿一见面就表明身份,说自己是中共派来的和谈代表。周福成当时脸就绿了,质问女儿是不是加入了地下党。周长秀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承认了。 接下来,周长秀苦口婆心地劝父亲:“爸,投降吧,听女儿的话,才有出路啊!女儿敢保证,你率部起义后,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对待!” 可这周福成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还拔出手枪指着女儿的脑袋,恶狠狠地说:“你是共党,我现在就是枪毙你,也是名正言顺!你别说了,解放军如果有能力就来攻城,让我投降,想都别想!” 看到父亲如此顽固,周长秀只好放弃劝说。但她没有放弃起义工作,而是把目标转向了父亲的部下,也就是 53 军的副军长和几个师长。在周长秀的努力下,这些人绕过周福成,选择了投降。 等到解放军攻城,周福成下令 53 军迎击时,这才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最后,他带着警卫连躲进了沈阳的一栋银行大楼里。解放军攻入沈阳后,周福成也沦为了俘虏。5 年后,他病死在了沈阳。 周福成的结局,真的是令人遗憾至极。女儿都已经给他指了条明路,他却偏偏不走。要是他能像傅作义那样,听女儿的劝,结局肯定大不一样。 在我看来,周福成的执迷不悟,一方面是对蒋介石的盲目忠诚,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实力的错误估计。 他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没有意识到国民党的败局已定。而傅作义就明智得多,选择起义,不仅保护了北平这座历史名城,也为自己和部下谋得了一个好的归宿。 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选择和变数,周福成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是多么重要。 他本有机会走向光明,却因为一时的固执和错误的判断,走进了死胡同。 这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然,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只能自食苦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感悟,您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历史开讲#

0 阅读:143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