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P3,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
P4,故如甲木墓地发掘情况
从民国时期起,藏族族源就有“土著说”“南来说”“北来说”和“西来说”等诸多观点。
随着昌都卡若遗址1978年开始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和族源研究的深入,对藏族族源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约4万年前,现代智人开始涉足海拔4600米的西藏那曲尼阿底湖滨。他们以细石器为工具,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游猎在羌塘高原。
在海拔4360米的西藏日土夏达错湖滨遗址,发现了西藏高原最早的狩猎采集者居址。这处距今8500年前遗址遗留的痕迹,显示出古人曾长期居住于此。
在距今4000年前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玛不错湖滨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墓葬、灰坑、石构、活动面以及陶器、磨制石器、细石器、骨器、装饰品、动物骨骼、炭化植物等遗存。
这些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居民在海拔4400米以上的高原上,已经能够依靠捕猎鱼类、水鸟以及野生动物来实现长期定居生活。
此外,他们还通过贸易或交换等方式同低海拔地区的人群进行黍、粟、水稻等农作物的交换,以弥补食物的短缺。
玛不错人群与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东亚北方的古代人群有密切的遗传联系,是现今生活在西藏高原南部-西南部人群的祖先。
从现有证据来看,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定居生活尝试,到距今5000年左右农业发生,西藏高原定居化过程不是缓慢、渐进、递次发生的,而是因外来人群或文化进入而急剧变化形成的。
与此同时,距今5200年的昌都卡若定居人群展现了更为多样化的生计策略。除了粟作农业,他们还大量捕猎鹿等野生动物。
距今约4000年前的高原腹地拉萨曲贡先民可能已接触到铜镜、铜镞等青铜制品。札达格布赛鲁距今约3000年的铜器已经体现出与西藏本地铜矿相似的特点。
距今2000年前的西藏多处遗址,如察秀塘、曲龙等出土的铁制品表明,最晚到汉晋时期,铁器已传入西藏高原。阿里和藏南谷地人群不仅使用铁制兵器或装饰品,而且铜铁合金器非常流行。
对阿里皮央东嘎遗址卡基墓地出土的铁炼渣的分析,至迟在公元3世纪,阿里高原就已经深受西北体系块炼铁冶炼技术的影响。
汉晋时期出现在西藏卡基、故如甲木、曲踏等地点的铁器以兵器(如剑、镞、刀)、装饰品(带扣)、马具(如镳衔)等为主,少见生活用具。
且曲贡铁柄铜镜、查家沟铜铁“十”字形带扣、贡觉城北和卡基木柄铁刀等多体现出与“中国西北系统”相似的特点。
(图文来源于网络)
汉藏同源
在西藏工作过一段时间,藏族看起来更像南亚人,和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很像,工作近一年还是有脸盲,记不住也描述不出来他们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