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培宪被敌军俘获,双手被粗暴地绑住。他被迫走向训练场,那里新兵正等着

文史充点站 2024-11-15 10:46:44

1942年,赵培宪被敌军俘获,双手被粗暴地绑住。他被迫走向训练场,那里新兵正等着接受刺刀训练。从旁边隐约传来的刺耳叫喊声,让赵培宪心中泛起了不祥的预感。他心中一震,身手敏捷地一推,将日军的束缚甩开。 (信息来源: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太原革命老区历史上的今天8月21日》)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这年五月,晋西北的烽火连天中,一场惨烈的突围战改变了赵培宪的人生轨迹。 陕西临潼之子赵培宪,1937年扛起了红军的旗帜,后来在八路军最高层担任文书职务。见证过无数战友为国捐躯,自己亦在无数战斗中死里逃生。 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对八路军司令部的血腥围攻使得赵培宪的队伍陷入重围。在激战中,他与主力部队失散,不幸落入敌手。 等待他的并非是马革裹尸的荣耀,而是残忍的折磨。他被押送到了太原东北角的“太原工程队”,一个名曰工程队,实则是日军建立的战俘集中营,一个吞噬无数生命的地狱。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约有十二万战俘被囚于此,常年被关押者数以千计。他们在饥饿、疾病和酷刑中度日如年。 战俘们如同奴隶般被迫从事繁重劳动,稍有不慎便会遭受毒打,甚至被残杀。 太原工程队不仅仅是战俘营,它更像一个为日军提供残暴实验的场地,肆意侵犯人权,进行着各种灭绝人性的实验。 最令人发指的是,日军竟然训练新兵将战俘作为活靶进行刺杀练习。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赵培宪和其他几位战俘被带到了集中营边上的荒凉乱葬岗。 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赵培宪一眼就看到了遍地的尸体,有些还是他认识的,他们曾一同被俘。他的心沉了下去,一种不吉利的预感袭上心头。不久,他的预感就得到了证实。 20名战俘被推到空地上,一群尚显稚嫩的日军新兵举着装上刺刀的步枪,缓缓逼近。他们在恐惧和激动的交织中,即将进行人生的第一次杀戮。 随着命令的下达,刺刀狠狠刺进血肉,伴随着痛苦的尖叫,现场变成了人间炼狱。 赵培宪强忍内心的惊恐与愤怒,偷偷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明白,自己很快也将成为这些新兵的练习目标。 他必须想尽办法活下去,不仅是为了死去的战友,也是为了他自己。 片刻之后,第二批,第三批战友们被带到现场,一个个被残忍杀害。乱葬岗上的尸体越堆越多,空气中的血腥味也愈发浓烈。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赵培宪的心却沉到了谷底,眼睁睁看着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生命的火焰被无情的战争所吞噬。愈显渺茫的生存之路上,他绝望地等待着厄运的降临。 但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绑缚之绳用尽,敌军只得用一条旧裤带将他捆起。 这,成了他苟延残喘的一线生机。赵培宪暗中祈祷,这薄弱的束缚或许能成为他逃出生天的契机。 就在一个新兵在准备用刺刀对他行刑之际,赵培宪抓住了这个瞬间。他深吸一口气,踢脚而出,将新兵踢倒在地,紧接着挣脱了裤带束缚,朝着斜坡下高粱地奔去。 那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耳畔枪声响起,子弹破空而过。赵培宪没有半点犹豫,拼尽全身之力,逃向那片高粱。 他翻滚着下了斜坡,消失在密密麻麻的高粱之中。日军尽管紧随其后进行搜查,却没能找到他的踪迹。数日之后,他奇迹般地返回了根据地。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赵培宪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据他回忆,共有340名战友被日军残忍地杀害。这段血泪史让他痛苦万分,却也转化为他前进的力量。 回到部队后,他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颂,大大提振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解放军政治部更是为他举办了表彰大会,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勇敢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赵培宪仍旧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倾尽全力。 他曾任职于云南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并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中,毫不畏惧地出面作证,揭露日军的罪行,为死难同胞讨回了正义。 2007年,赵培宪结束了他那传奇而又充满斗争的一生。他的故事,是他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的见证,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太原工程队的惨案,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也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

0 阅读:52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