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1990年,钱学森已经预见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潜力,并呼吁应该大力发

文史充点站 2024-11-15 16:18:51

你能想象吗?1990年,钱学森已经预见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潜力,并呼吁应该大力发展这一领域。他还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念——虚拟现实。这个富有中国韵味的名称“灵境”,正是他为这一技术所命名。是什么让他如此具有前瞻性? 信源: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从钱学森给VR的译名“灵境”谈起——新华网2021-12-26 07:29 老爷子牛!这四个字,足以概括我对钱学森的全部敬意。导弹、航天,这些硬核科技领域,他玩得风生水起。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对未来的预判,精准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开了上帝视角。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钱老那些神预言,看看他是如何三十年前就精准剧透了今天的科技走向。 钱学森,中国的航天巨擘,"两弹一星"的功臣,众多荣誉令人瞩目,在这些耀眼的标签之外,钱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科技预言师。 他不仅在当时盛名之下,对于未来科技的走势有着异乎寻常的预见力,例如“灵境”和新能源汽车,这些概念在当时几乎无人问津,而钱老却早有先见之明看到了它们的发展潜力。 VR,众所周知,就是戴上一副头盔,沉浸于虚拟世界中,进行游戏或观影,颇为过瘾。 但是,“虚拟现实”这个名字,总觉得有些庸俗,不够高雅。钱老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灵境”,顿时增添了文化韵味。“灵境”,一听就充满了中国风,不像“虚拟现实”那样直截了当。 它更体现了虚与实的交融,更加契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钱老不仅在科研上才华横溢,他的文学底蕴也颇深。 他认为“灵境”相较于“临境”更能彰显VR技术的虚实相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想一想,30年前,VR技术还仅是一个理念,大多数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钱老却能洞见其背后的潜能,并赋予它一个富含文化的名字。 这种远见,令人钦佩!30余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新能源汽车?几乎无人耳闻。 在这样一个时刻,钱老提出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蓝图。当时或许有人认为他想法奇特,但今日回望,钱老的独到眼光确实锐利。钱老为何如此看重新能源汽车? 因为他敏锐地认识到化石能源的弊端。石油、煤炭等资源终究有限,燃烧亦会污染环境,加剧温室效应。 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寻找新的能源是必然的选择。钱老认为,核能与太阳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形式。 尽管目前新能源技术仍在成长之中,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证实了,钱老当年的预见,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除了“灵境”,钱老还为许多科学术语赋予了更富中国韵味的名称。例如“航天局”,若非钱老,它可能就被称为“宇宙空间局”,听起来是否逊色许多? 钱学森深信,科技译名不应只是字面直译,而需要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提议将“radio”译为“无线电”,将“heat”译为“热”。 这些名称既保持了科学的精炼,又融入了人文的韵味。钱学森在科技术语上的定名,折射出他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他坚信中华文化能够与当代科学精神相融相生,共同打造出极具中华风貌的科技体系。 钱学森,不愧为科技界的先知,时代的拓荒者。他的前瞻性不仅展现在对特定技术的预见上,更在于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凭借自己的睿智与远见,钱学森为中国科技的进步指了一条明路。 我们当以钱老的科学态度为楷模,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前行轨迹,踊跃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世界科技的舞台上屹立不倒。 钱老的预言,并非基于随意的猜测,而是建立在对科学规律深入洞察的基础之上。 他不仅在航天技术上造诣深厚,对其他领域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将众多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形成独到的看法。他积攒了成堆的资料卡片,内容涉及机器人技术、智能巨系统、文化研究等广阔学科。 这些卡片反映出他广泛的学术兴趣与对社会前进的深刻关怀。例如,他预见到,在未来的社会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现今,浙江省的“智慧城市”项目正彰显着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实际效用。 这一点再次印证了钱学森的高瞻远瞩。钱老的预言,对于我们今天的科技进展仍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他提出的“灵境”理念,正在加速VR技术的进步,他倡导的电动汽车正在重塑我们的出行模式,他定名的“航天中心”,成为中国太空事业飞跃的标志。 钱老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力拼搏,他的事迹也将持续启发我们,要勇敢探索,勇于革新,用科技的力量改造世界。

0 阅读:5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